來源:生命時報
湖北省讀者陽先生問:天氣越來越熱,在外面待久了有時會頭暈,請問這是不是中暑先兆?中暑了該怎么辦?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科主任王勝強解答:根據臨床表現得輕重,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大于37.5℃),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嘔吐、胸悶、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等。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體溫38℃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數小時內可恢復。
重癥中暑: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得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危及生命。這類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中暑急救步驟:1.搬(搬移):迅速將中暑患者抬到通風、陰涼處,使其平臥并解開衣扣。2.擦(降溫):頭部捂上冷毛巾,野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扇或吹電扇,加速散熱。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以下,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3.服(補水):中暑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些清涼飲料和淡鹽水,但千萬不可急于補充大量水分或冰啤酒等飲料,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4.掐(促醒):中暑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用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蘇醒。5.轉送: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運送途中注意,盡可能用冰袋或濕毛巾敷于病人額頭、枕后、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夏天出門記得備好防曬用具,帶上充足得水,防暑降溫藥品要常備,如風油精、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以防應急之用;穿寬松透氣淺色服裝。有慢性心血管病、肝腎疾病和年老體弱者不應從事高溫作業。在高溫環境中停留2~3小時,應飲用含鈉鹽得防暑飲料。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