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難想象,未來10年,去銀行上班的,比當服務員的,可能會更容易失業。
我知道,年紀稍微大點的人,都很難接受這個結論。因為過去20多年,金融行業,一直都是香餑餑,想進去,并不容易。
我高考前后那幾年,金融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都是名列前茅的。
結果剛過了10多年,有人忽然跟你說,在銀行工作的人,以后的職業穩定性,可能還不如服務員,確實讓人很難接受。
可最近這幾年,銀行一直都在裁員,是不爭的事實,一開始是公開的,大家都可以查得到,但后來發現影響不好,所以開始悄悄地裁。
裁員的重災區,首先是像柜員、大堂經理這樣的基層崗位。
如果你去新開的銀行網點,就會發現,窗口越來越少,自助設備,越來越多。當然,銀行網點也在裁撤,想找個新開的,確實不容易。
機器取代人,在金融行業推進得很快,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隨著網上業務的增多,很多基層服務崗位,必要性越來越低。另一個是,金融行業的人力成本,一直比較高。
不光是基層崗位,像會計、信貸員、投行交易員、數據分析師這樣的高端崗位,也一樣面臨失業風險。有機構公布了一個數據,到2025年,華爾街大約有10%的崗位,都會直接消失。
取代他們的,是程序員,根據測算,現在一個程序員,可以替代四個交易員,這個數字,隨著系統的成熟,比例會越來越大。
牛津大學公布的一個數據,更嚇人,他們認為,金融行業的工作者,被機器和人工智能替代的平均概率,高達69%。接近7成的崗位,會逐漸消失。
而有意思的是,服務業,被機器替代的平均概率,只有43%。
那被替代的43%,都是什么人?是洗碗工,是廚師,你沒看錯,隨著速食加工、中央廚房和料理包的盛行,廚師,也在大范圍失業。
我前幾天去海底撈吃火鍋,看到的情況,就很有啟發性。
現在海底撈很多店里,傳菜,收垃圾,都用上了機器人。
但你發現,他們的服務員,并沒有少多少。
他們會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服務客人,甚至還會幫你哄孩子,讓你安心吃飯。這種極致的服務,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是必須要由人來完成的,機器對此,一籌莫展。
總結一下,現在的規律就是,程序化的工作,不管看上去多復雜,都更容易被替代,而離人越近,越需要人性化服務的工作,被替代的可能性,反而越低。
未來10年,該怎么選擇職業,你想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