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市面上的公布的數據顯示,現在智能手機的增長幅度并沒有隨著她的技術提升而出現更高的“增長”。其實這里面的原因,很簡單。下面我們不妨先從手機誕生的“前世今生”談起來吧。
眾所周知,傳統意義上定義的世界上第一款手機就是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這款方方正正的手機,雖然看起來像一塊“磚頭”,但是在當時來說她可是人間尤物,售價高達3995美元(網查),這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可是天價了,也不是一般用戶可以用上的。當然,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手機就是在港臺電影中看名人們拿著這個猶如水壺一般的東西在打電話,十分拉風。“穿西裝打領帶,拿打個電話”,也成為當時精英階層的標配。
后來,隨著電池技術的更新迭代,各大手機廠商慢慢開始拋棄傳統內含圓柱形鎳鉻電池的電池倉,轉而采用定制小型化的鎳鉻電池包。1992年諾基亞1011的到來,讓手機從此告別“大哥大”時代。在2G網絡基建設施配套逐漸完善以后,手機在這個時候迎來一輪新的普及熱潮,手機開始慢慢進入尋常百姓家。
到了2002年,諾基亞7650正式發布,這也意味著手機將逐漸邁進智能時代,手機也逐漸開始上“色”。那時候的手機市場仍舊是國際品牌橫行的時代,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黑莓等品牌新機層出不窮。那時候的人們,在挑選手機時,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可以選擇的品牌和機型是真的多,畢竟這也是手機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普及風潮。下面這些諾基亞手機,大家還有印象嗎?
在諾基亞和塞班紅紅火火一段時間以后,一個電腦領域的巨人跨界進入手機市場,還記得那年在3G門戶論壇上看到新聞說有極客在iPod Touch上發現疑似Phone的“代碼”,推斷蘋果或許會做手機時,我和我的同學們是有多激動。畢竟當時的iPod Touch體驗就已經足夠驚艷了。最終喬布斯也沒有讓我們失望,給我們帶來了iPhone(1代),觸屏體驗也讓不少喜歡嘗鮮的極客滿是歡喜,盡管當時iOS系統在軟件生態上并沒有成熟,但是大家都知道,她將會改變手機市場發展的趨勢。
后來隔壁谷歌也做起了觸屏智能手機,她也捧紅了一個名為HTC的品牌,讓這個品牌從知名品牌直接躍升為世界手機巨頭,巔峰時風頭甚至蓋過當時的蘋果。可惜,HTC并沒有在新浪潮到來之時及時調整品牌發展策略,也沒有針對用戶的體驗做更有意義的提升,所以在產品競爭力上逐漸被其他廠商超越,而隨著國內手機品牌的逐漸崛起,HTC如今更是淡出大眾視野。
手機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進入“設計慌”,安卓手機正面設計基本上都是魅族那個腰圓home鍵設計,用戶根本無法從正面判斷該手機是什么型號、什么品牌。不過后來小米MIX的出現,打破了智能手機市場的“瓶頸”,大家覺得原來手機還可以這樣設計(當然,在小米MIX之前還有夏普,也曾推出過屏占比超高的手機,邊框也做到極致的窄)。
不過在小米MIX以后,蘋果也開始跟進全面屏設計,推出iPhone X,當時可以說無論是設計感(除了劉海比較丑)還是實用性,iPhone X毫無疑問是當時劃時代的產品,Face ID更是備受用戶喜愛,成為當時最好、最安全的解鎖方案。
那么問題來了,現在的智能手機性能、影像、設計等體驗都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可是手機市場的發展整體態勢卻沒有按照正常的劇本走,銷量的增長也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手機已經基本上滲透到“底層”了,而隨著手機體驗的全方位提升,人們更換手機的平均周期也在逐漸拉長,畢竟現在的觸屏手機不再像剛出來那會一樣,用個一兩個月就卡頓,需要不停刷機或者更換新機。所以,我選擇了用既是生對了時代,也是生錯了時代來形容手機的發展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