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發文人 張陽
大兒子剛被省內最好的大學錄取,周蕓(化名)成了村子里最幸運的一戶。
新蓋的2層小樓因裝修被騙走8萬元積蓄,卻讓周蕓在村民中無法抬頭。
8月15日,新鄉市原陽縣村民周蕓向大河報發文人反映,她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開封一家集成墻板定制家居工廠的廣告,就聯系了對方。沒想到,交了8萬元之后,她卻成了“經銷商”。不僅如此,對方只發了一小部分貨之后,就沒了下文,交的費用也無法退回。
律師表示,周蕓的遭遇并非個例,目前已有多名“集成墻板裝修”套路的受害者,在網絡上曝光自己的受騙經歷。律師建議普通民眾在面對陷阱時,要摒棄占小便宜的心理,避免進入商家的“合同陷阱”。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注意保存錄音錄像、轉賬記錄等核心證據,以備未來維權之需。
新房建成急裝修
網絡全屋整裝宣傳誘人
周蕓所在小村屬于靳堂鄉,距離黃河不到10公里,這里的人大多以種地為生。因為還供養著4個孩子,農閑時節她和丈夫王明還要去周邊打工補貼家用。
40余張獎狀密密麻麻地貼在周蕓家客廳的墻面上,那是3個兒子幾年間陸續帶回的。周蕓說,這些獎狀是他們家最引以為傲的東西。
除此之外,這個家乏善可陳。一家6口擠在一間房子里,這座老屋夾雜在村里成片的二三層樓中。搬進這里十多年,水泥地面已經出現不少破損。每逢雨天,屋頂會漏水,偶爾也有老鼠順著屋檐突然竄進來。
大兒子收到了省內某重點高校的通知書,二兒子也順利考上了高中,周蕓和丈夫高興之余,靠著多年的積蓄和親戚們的幫助咬牙蓋起了新房。
房子蓋好就差裝修,6月的一天,周蕓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被一則裝修短視頻吸引,畫面中“高大上”的樣板間以及 “集成墻板全屋整裝,免費設計上門安裝”的文案讓她很是心動。
“如果當時沒有聯系他們就好了,”事后,周蕓和丈夫一直在后悔。
說好8萬全包還送家電
卻莫名成了“代理商”
周蕓隨后私信聯系了視頻發布者,經開封市尉氏縣河南世派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世派公司’)員工黃某的邀請,6月22日,周蕓和丈夫前往尉氏縣參觀該公司的樣板房。
公司內,總監李武表示,只需繳納8萬元裝修款購買他們的集成墻板產品,他們不僅提供從量房到裝修的一條龍服務,還承諾贈送全套燈飾和品牌家電,“你們就等著拎包入住就行。”
除此之外,李武還建議雙方簽署一份《銷售協議》,廠家會再贈送5萬元的材料,“簽完你們就是代理商,能從廠里最低價拿貨,比現在實惠的得多。”
“當時就是想省點錢,”蓋房已經掏空了周蕓夫婦的積蓄,但是面對這么大的“優惠”,二人還是當場簽訂協議并交納了1萬元定金。
7月1日,周蕓將剩下7萬元裝修款繳納完畢,而預想中的施工隊以及高檔裝修材料卻遲遲未見蹤影。
經過多次催促,周蕓終于收到了世派公司送來的集成墻板,“發過來的東西沒有生產地址、沒有品牌標志,也沒有合格證明,跟本來和定好的材料都不一樣,”周蕓說。
承諾裝修隊卻玩起了失蹤
公司自稱按合同辦事
周蕓多次致電世派公司,詢問為何當初“打包票”的“包工包料的裝飾裝修”承諾,如今卻只來了一堆“三無”材料。
公司負責人只表示不管你是什么房屋裝修,肯定要把你的房子裝好,“公司會派兩個技術人員過去指導,你只要找兩個小工配合就可以了。”
就這樣,原先“包工包料的裝飾裝修”被公司降級為“派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周蕓雖然無奈也只能暫時被迫接受。
在后續的溝通中,該公司又再次爽約,一直未派出“技術人員”前來指導,令最初實質達成的“包工包料進行裝飾裝修”徹底淪為單純的“裝修建材買賣”。
距離雙方簽訂協議已有2個月,周蕓眼見裝修一直沒有動靜,于是憤怒的要求世派公司退還繳納的8萬元裝修費,卻被對方以“合同簽署后不予退款”為由拒絕,并堅稱自己已按照合同約定發送了大約5.5萬元的材料,并不存在過錯。
據行業內人士的評估,現在周蕓手里的集成墻板材料價值較低,與該公司宣稱的5.5萬元價格相差甚遠。
河南世派新材料有限公司
全國已有多人上當
律師稱或落入合同騙局
據天眼查顯示,河南世派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以來,已涉及數起裝修合同糾紛并被起訴。
多名原告反映,該公司在收到貨款后存在交貨延遲、約定的裝修人員不到場、提供劣質裝修材料(集成墻板)等問題,與周蕓的現狀如出一轍。
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張毅律師表示,周蕓與世派公司所簽署的《銷售協議》,經雙方簽字蓋章確認后已經生效。
“雖然合同有效,但受害者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對該合同予以撤銷。”張毅認為,在該糾紛中,世派公司以網絡宣傳以及虛假承諾,使周蕓產生了錯誤認識,并作出了與其真實意思不符的民事行為。因此,世派公司的行為構成欺詐。
張毅建議,周蕓應該及時收集并留存相應證據,向合同簽訂地的人民法院或仲裁委員會請求撤銷該合同,并要求欺詐一方返還已支付的合同價款,承擔因其欺詐行為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
發文人在搜索“集成墻板騙局”時,發現大部分受害者都是輕信了在短視頻平臺上商家個人賬號的宣傳,被“便宜、整裝、免費”等內容吸引上當。針對該亂象,平臺方是否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某平臺工作人員表示,用戶如發現詐騙團伙作案,可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進行舉報投訴。但對于用戶之間的資金糾紛,平臺方面目前并不能給與客戶任何保障。
對此,張毅表示,平臺雖有初步的審查義務,但是合同的磋商以及訂立是線下的行為,更多的還是需要消費者或投資人擦亮眼睛,謹慎理性消費或投資。
發文人多次致電河南世派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以及銷售電話,結果均未接通,關于此事的后續進展,大河報將持續追蹤。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