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過一個問題:自己到底能活到幾歲?
要是能知道這個問題,是不是就能在駕鶴之前提前做好一些重要的事,這樣才能活夠一輩子不至于留下遺憾呢。
其實古代人們的平均壽命也不過40歲左右,杜甫寫下面這句詩的時候不過才46歲: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而蘇軾在我們看來就更夸張了,他把自己比成“老夫”的時候才38歲: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始皇帝統一六國風光無限,可是大統之后看下手底下的人們,自己該做點什么呢?該折磨的人也折磨了,該享受的自己也享受到了,就差一個永恒的生命。于是晚年的秦始皇只做了一件事——尋找靈丹妙藥。后面的各種皇帝,也開始了自己各式各樣的尋藥之旅??墒菂s沒有人真正獲得成功。
早已算好的壽命
隨著現代科學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已經明白生命的延續在于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以此往復循環下去,自然就會無限生長。
那么是不是這樣呢?
結論是:否。在1960年,外國科學界經過細致的調查發現,人類的細胞最多只能分裂到50次,每次分裂的周期大概在2.5年,這是早就已經寫在基因里的程序。
正常算一下,人的壽命應該是150歲。但是每個人因為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作息規律等等問題,每個人的壽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耗。
《易經》:跟壽命有關的智慧
2000年前,古人就已經把壽命相關的問題寫進了《易經》當中。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p>
上面這句話告訴我們老祖宗早就想好了普通人能活到100歲的方法,進而從容迎接死亡。
《易經》中提到兌卦和艮卦,分別代表7和8,而在八卦中,7代表少女,8代表少男。
那么這又跟我們的壽命有什么關聯?
《黃帝內經》曾告訴我們一個女人的生命周期在7年左右,不管是21歲還是28歲的女人,身體機能都是在一個階段內的鼎盛狀態。若是過了七七四十九歲,那么身體機能就會開始全面下降,也不能再生兒育女。
易經:需要注意兩個年齡
《易經》里有一句流傳度很高的話: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舉個例子,孔子和孟子就在這兩個年齡中仙逝了,他們其中一個73歲,一個84歲。和《易經》中揭示的年齡不謀而合。有人會說:“你這不就是巧合嗎?”
其實《易經》關于這句話真正想告訴大家的是在這兩個年齡要到達之時,一定要加強鍛煉身體,飲食清淡。因為這兩個年齡段屬于一個新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如何讀懂《易經》
《易經》被很多專業評書人士稱為:
“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很多人歷史長河中有智慧的代表人物都熟讀過這本書,比如諸葛亮、劉伯溫等,他們在《易經》都受到過很多啟發。易經能解答 的 遠遠不止壽命,我想你也承認在這個社會上,光靠努力卻是不一定成功,往往都需要天時地利任何的一種“運氣”。
當然也有很多人覺得《易經》過于玄學,其實《易經》里的這種“運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壞輸贏,而是一種通過智慧剖析問題,幫你站在贏面更大的一方。這才是《易經》真正傳達出的智慧。
當然,古老的《易經》是文言文,為了讀懂《易經》,我推薦這本《圖解易經》,這本書把《易經》翻譯成白話文,并配有解釋插圖和注釋,讓任何一個人都能輕松看懂。
如果你想轉變一下現在的思維,學一點平時聽不到的智慧,找到職場、情場的法門和鑰匙,不妨看看這本《圖解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