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的市場,傷人最深的莫過于——互聯網板塊。
年初的時候,還是一片狂歡:阿里巴巴、美團、騰訊斗志昂揚,一副“不服就干”的狀態。
然而,僅僅半年,互聯網板塊就偃旗息鼓,差點變成了過街老鼠。
尤其是教育板塊的中概股,更是從天堂掉到了地獄。
各種大錘一一砸下,中概互聯變成了“中丐互憐”。以至于很多人吐槽:本來是想去抄底的,沒想到被抄了家。
那么為何曾經風光無兩的互聯網如今卻落得這個局面?
這其實是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一方面是政策對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監管。
另一方面是部分互聯網公司本身就存在一些違法亂紀,對個人信息的不正確使用以及“大數據殺熟”等,再加上海外對沖基金高杠桿投資爆倉的拖累以及教育板塊的拉胯等等。
不可否認,互聯網板塊確實存在很多問題,被監管也屬于意料之中。
但是,對于投資,我們還需要注意的一點還是,互聯網行業雖有問題,但其本身卻也有著傳統行業不可比擬的優勢。
比如:同時線上經濟、經營場地無限制、輕資產模式的特性,長期看,仍然具備廣闊的前景和不斷向上的動力。
而且,我們也能看到,不少互聯網巨頭與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像工作、娛樂、生活、交通等等,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難以割舍。
并且頭部公司的市場份額以及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垮臺的。
再加上,互聯網板塊的連續被捶,也使得她的性價比較之前也高了不少。
因此,互聯網賽道的未來還是值得被期待的。
那么如果看好中概互聯,但又不愿意承擔較多風險的小伙伴,就可以選擇配置像中概互聯、我國互聯等這樣的互聯網基金。
但是,在買入時注意控制倉位,畢竟現在的科技公司依然深陷泥潭,被監管也僅半年時間。
貿然重倉入場很容易“波及自身”。
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對中概互聯、我國互聯、恒生互聯等指數基金及她們的聯接基金,選擇分批建倉或者采用定投方式,在分攤成本的同時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