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阿里女員工被性侵一案鬧得沸沸揚揚,本以為警方出了通告就已經是告一段落了。
太長不看版:就是強制猥褻。
但是昨天阿里案王某文妻子爆料,稱周某涉嫌虛假陳述,主動勾引王某文留下「草莓印」,懇請警方調查。
太長了放不下了。。。
我今天不想說誰對誰錯,還是等待警方給出最終調查結果。
以下是正文:
先不論受害者周某和王某文的妻子誰說的是真的。
這個事時至造成的危害,已遠不止幾個當事人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破壞了男性和女性、甚至女性彼此之間的信任。
此外,大眾不加判斷過早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也讓人看到,輿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促使有關部門去盡快的查明真相,但另一方面也導致輿論審判先于法律審判的情況愈演愈烈。
用小作文對抗小作文。
雖然說不是什么好事,但似乎在法律判決出來之前,民間也只有口水戰的方式了。
大家都拿刀了,打起來也公平點。
只是再次告誡我們,以后別人對砍,咱們自己別急著下場了,好嗎?反復打臉是真疼。
試圖使用輿論裹挾司法,最終一定會被輿論反噬。
從阿里女員工陪酒被灌醉,遭客戶和領導性侵猥褻曝光,反轉到女員工主動勾引、虛假陳述甚至誣陷當事人再上熱搜,事件的走向和之前的一些新聞一樣,總是在反轉又反轉。
而我們又總是被這種反轉一次又一次打臉,每個人嘴上都在說著:“網絡水太深,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
可下一次類似新聞的出現,我們還是會情不自禁陷入輿論的漩渦之中。
某些人在性別對立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以弱者的身份,用”性侵、灌酒、未成年、壓迫“等敏感詞語挑撥著大家脆弱的神經,利用大家的善意去滿足自己的利益,這樣做的后果,只能讓大家廉價的同情心被消耗殆盡。
流量有了,信任沒了。
下次真正受到傷害的女生在網絡媒體上發聲時,還會有人信嗎?
這種輿論發酵只會害了真正的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