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里的桌椅板凳,鍋碗瓢盆,家外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用上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孩子最好的學習的內容。做父母的把孩子送到有些培訓機構,學那些“呆板”的知識,費錢費力,對孩子的可持續發展有什么真正的好處呢?
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有的父母說,自己不會教,主要是懶惰的托詞。如果真不會,畢竟是一些淺顯的東西,你也可以邊學習邊教啊,與孩子共同提高。哪一樣不是教具?比如,飯碗,可從形狀,色澤,材料,產地,制作方法,歷史等方面去認識。看看,摸摸,聞聞等都是觀察的方法。
再說說寓教于樂吧,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去娛樂場所,好像娛樂活動非去這種專門場所不可。家里現有的一些東西許多可以作為娛樂活動的器具。一只瓶子,一根筷子,一只紙簍一團廢紙等馬上可以進行有趣的活動。孩子在這些活動中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還培養了各種能力。
有人說,學生是需要分數的。是的,那些靠培訓機構死板得來的分數,只是暫時的,也就是后勁不大的。
自學是最好的老師!倘若孩子大一些了,真需要那些學科分數,學科方面的知識,完全可以買些教輔資料自學,實在不懂可以到學校請教老師。這個過程也培養了孩子自覺自學的能力,習慣。
學科,學科,培訓,培訓,苦了孩子,苦了家長自己,卻失去了許多觀察實踐的機會,失去了與自然親近的機會,失去了孩子探索發現創造的機會……倘若成了高分低能,有啥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