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張瑞安
-
在公園里散步,看到一則標語:“小草有生命,足下請留情。”細加品味,甚有趣味:其中“足下”二字語義雙關,字面意思指“腳下”,又可理解為“您”,也可理解成二意兼蓄:“請您腳下留情。”越品越妙,妙哉雙關!沉浸于思趣之中,聯想到另有一聯也有雙關之妙:“雖系毫發技藝,卻是頂上功夫”。這是一家理發店的廣告聯。上聯中的“毫發”,字面意思是“細微、微小”,實際上指的是頭發;下聯中的“頂上”,字面意思是“頂好、精湛”,實際上指的是頭頂。店家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兒是理發店,雖然不太起眼,但我服務熱情,技藝高超,一定會使你滿意。怎么樣,此聯也很有品味吧?還有一家足療店,其店名叫“過足癮”,義含雙關,越品越覺有趣,心中實在佩服店家文學修養之高。
雙關語是一種文學修辭法。其一個詞語往往含有兩重意思,一指原意,一指借代。如“相逢在月下,一緣定終身。”“月下”就可理解為雙關語:既實指“在月亮下面”,也借指“月下老人”。相傳月下老人是主管男女婚姻之神。他手中之囊內裝赤繩,用來系夫妻之足。即使仇家異域,此繩一系,終不可避。故世人常曰“千里姻緣一線牽。”近來網絡上新出了一則雙關語小品也很有趣。說的是一個女孩給男友發了一則短信:“老地點老時間見。如果你早到我遲到,你等著;如果我早到你遲到,你等著!”其中第二個“你等著”義含雙關,小男孩心領神會。
在一則小品里看到一段有趣的對話。甲瞪了乙一眼,罵道:“你他媽真不是東西!”乙答道:“我是不是東西,先生您才是東西。”甲罵的“東西”,是直白,乙回敬的“東西”,卻是雙關:你既是“東西”,就不是人了;不是人,那只能是畜生!甲被乙用雙關語巧妙地回罵了,卻一時張口結舌無言以對。無獨有偶,一位參賽者在《金光大道》上與主持人開玩笑,出了一則上聯讓主持人對:“向上都是南北;”主持人按律對出:“在下不是東西。”引得全場哄堂大笑。且不說“東西”,連“在下”也是雙關語。“在下”字面意思是“在下面”,另一個含義則是自謙的“我”。那么,下聯“在下不是東西”就成了“我不是東西”了。自己罵自己,豈不惹人笑?另有一則笑話也很有趣:某舞會上,一男子向女伴大獻殷勤,花樣迭出。女士不無揶揄地來了一句:“你真會花!”那男子還沒反應過來,旁邊已有人偷偷笑開了。原來此語中的“花”有多重含義。既指舞的花樣技巧,又有“花言巧語”、“花心”(好色)之意。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早晨在安徽電視上看到一則趣聞,說的是一家商店起了個很搞笑的名字:“賤貨潮店”。店家要表達的意思是“本店的貨品樣式新潮時尚且價格非常便宜,歡迎前來選購”,但別人也有可能理解為“為卑賤下作之人專設之店”。若被曲解如斯,那該店中貨品還能賣出一件嗎?此處“賤貨”一詞是歧義而非雙關。雙關語是本人和他人對同一詞語的本意和寓意都有相同的理解,而歧義詞往往是本人用的是此意,別人卻理解為它意。本意它意大相徑庭,常常鬧出笑話。比如“二百五”,既含雙關又有歧義,用時便須小心謹慎。有一次去一家餐館就餐,結賬一算是270元。老板照例要打點折。少收10塊吧,有點小氣;少收20吧,便成了“二百五”,與人與己都不好聽,只好大方點,收了240。嘿嘿,沒想到此處的“二百五”,倒讓我得了點小便宜!
-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之“八公山視界”(點擊右上方紅底白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