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七夕在外賣箱和相親角上貼相親小廣告之后,餓了么又開始整活了。
這次餓了么直接玩起了自己的微博頭像。
當官方突然變得土味,就連自己人也震驚了。
客服匆匆趕來問自家的微博賬號是不是被盜了,讓餓了么自己也達成了一波“社死”。
餓了么換頭像征婚也直接沖上了微博熱搜,得到了1.3億人次的瀏覽量。
這次餓了么換的頭像其實就是之前在外賣箱上免費貼出的其中一張相親廣告,由網友在評論區帶圖投票選出。
和華華處對象就可以得到鎧甲勇士和奧特曼手辦,還有游樂王子同款面具,真是心動了呢!
左右兩邊用藍色水彩筆寫著“怎么也飛不出,華華的世界”(這是一句沒辦法正確讀出來的話,我腦內已經唱出了音調)。
廣大的網友也沒有逃出“華華的世界”,紛紛為華華的征婚啟事打call,于是這張相親廣告就真的在餓了么的頭像上掛了24小時,被許多網友圍觀。
“社死”為何總能出圈
征婚廣告放在外賣箱僅僅是被掛出的網友本身會“社死”,這次餓了么官方換頭像,讓自己也參與到了“社死”中,使得活動變得更有趣了。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肯德基的整活,原神和肯德基的聯動活動送徽章,需要你在人滿為患的快餐店前臺說出“異世相遇,盡享美味”,玩家們一邊大呼尷尬一邊爭相“社死”。之前在肯德基門店唱歌或搖花手就能換吮指原味雞的活動,也同樣因為過于“社死”而被大家廣泛討論。
同樣的,海底撈的慶生“社死”活動雖然已經持續很久了,但只要有人繼續去海底撈過生,就會依舊在網絡上造成一波又一波圍觀“社死”的小狂歡。“去海底撈過生日”已經成為年輕人之間互相調侃的常用語,也真的成為了他們“互坑”的選擇。
上個月b站up主“米酥i”發布了一條畢業視頻,標題為《就是因為沒人看,我才發上來的》,主要內容是剪輯出的大學女生宿舍“土味”日常。
這條她真的覺得沒多少人會看的視頻,截止到目前已經有958.3萬人趕來圍觀,大家非常樂于讓up主感受土味視頻火了會被身邊人看到的尷尬感。此后的一段時間“反正沒人看”成為了b站的流量密碼,一旦發出就會引來大家圍觀。
“社死”行為之所以能頻頻出圈,憑借的往往是這種故意讓人有些尷尬的幽默感。
在把握好度的情況下,這種無傷大雅的小玩笑讓人在開心之余,也愿意將它分享給自己的朋友一起感受快樂。
做活動的時候我們其實就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規劃,“社死”活動讓人們出于情緒的主動分享,往往能獲得指數型的裂變傳播效果。
同時這類活動還具有長時間的流傳效應,即便在活動結束后,也會頻頻被人們當做笑話講起。
做“社死”活動需要注意什么
“社死”活動之所以可以出圈,也不是單純制造一個尷尬的契機就可以實現的。
如果只是讓參與的人故意在眾人面前“賣丑”“社死”,雖然可能會有熱度,但很難得到大范圍的傳播,必須和其他因素結合才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1、營造沖突感,激發分享欲
當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件不太尋常的事情,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要分享出去。
“社死”活動想要辦好,也需要去制造出這樣的沖突感,讓人們產生吐槽的欲望。
當人們看到餓了么快遞箱上貼上了征婚廣告的時候,在正常瀏覽微博時發現關注的博主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頭像的時候,面對這種沖突,本能的反應就是去和朋友分享和討論。
日常中的不尋常,就是一個很好取得效果的入手點。
品牌需要去發掘什么樣的“尷尬感”是適度尷尬又不失有趣的,讓大家遇到的時候,愿意和身邊的人去分享。
2、不刻意美化,真實接地氣
其實土味的另一面也是真實,大家不去刻意美化而暴露出的真實,即使不夠完美,但自帶一份真誠。
餓了么貼相親廣告選擇的場景是隨處可見的外賣箱,貼海報的位置是相親角、菜市場、小廣場,讓人覺得仿佛隨時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
而華華等人的征婚廣告上的信息也非常真實,讓大家看到每個普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華華的手辦和周邊讓人感受到了這個大男孩天真幽默的一面。
肯德基和原神聯動的活動是讓人們向陌生人展現出自己愛玩的游戲,唱流行歌和搖花手也是流行的“土味文化”,人們其實每天都在接觸這些信息,當你看到參與的人這樣做時,就像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一樣。
“反正沒人看”的視頻基本都是個人的生活視頻,因為過于真實而不愿意讓身邊的人知道,但其實往往自帶一份實誠的可愛。
因為真實不虛假,人們才能代入到捉弄者和圍觀者的角色中,
3、樸素情感,激發共鳴
希望過生日的時候得到祝福、想在畢業時留下過去的記錄、尋找理想中的另一半……
青春、友情、愛情,是人們最樸素的情感,也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
當大家看到這些場景時,會不由自主地代入進去,因為這都是每個普通人真實存在的訴求,代表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底撈過生日被人圍觀雖然會讓人感覺“社死”,但這么多人為你慶祝生日,又何嘗不是一種感動呢。
這些活動所流傳的圖片或視頻中,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生活,更是千千萬萬人共同擁有過的美好瞬間。
建立在樸素情感基礎上的活動,也就更容易能夠激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留下更深刻的記憶。
4、理解用戶,對人有關懷
前三點往更深里說,其實需要是品牌對人的關懷。
真正讓人覺得認可和喜愛的,是品牌能夠真正理解自己的用戶,和他們做朋友。
就像你身邊的一個朋友,可能會突然給你一個驚喜,也會可能會小小地捉弄你,彼此逗逗鬧鬧,但這都基于他對你的了解,而不是開玩笑頻頻踩雷,或者直接聊不到一個頻道上。
品牌需要有一份對人的關懷,愿意了解自己的用戶,從他們生活的小細節入手去設計活動。
“社死”活動如果只是單純讓人們自曝其短成為笑料,一步不慎就容易淪為嘩眾取寵的鬧劇。
但如果足夠了解用戶,嘗試尋找人們日常中的情感共鳴點,讓大家在笑過之余,還能體會到溫暖與感動,品牌所獲得的就不是一時的活動效果,而是更持久的“吸粉”效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