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上行帶動化工品價格顯著上漲,從而加速了化工行業的景氣修復進程,滬深兩市化工板塊高歌猛進,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 滬深兩市446家化工上市公司共實現主營收入1.2萬億元,合計歸母凈利潤1308.21億元。A股順周期板塊業績如期兌現,化工上市公司主營增幅居前,僅31家公司凈利潤下滑。
子行業板塊全線飄紅
在中國經濟恢復增長背景下,上半年化工板塊各子行業全線飄紅,充分顯示出化工行業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從鈦白粉板塊看,今年以來,在下游需求及海外出口雙增長的帶動下,鈦白粉市場已掀起六輪漲價潮,相關企業業績也全面向好。上半年,12家鈦白粉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80.94億元,同比增長34.35%;合計歸母凈利潤53.91億元,同比增長34.54%。
從有機硅板塊看,上半年,原料價格上漲、下游需求大增帶動有機硅價格暴漲,一躍成為國內化工類產品“漲價王”。受此帶動,上半年20家有機硅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688.89億元,同比增長44.82%;合計歸母凈利潤106.22億元,同比大漲365.88%。
從磷化工板塊看,在磷礦石供應偏緊、價格不斷上漲等因素影響下,上半年12家磷化工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761.16億元,同比增長23.18%;歸母凈利潤60.5億元,同比上漲69.14%。
受磷資源價格上漲傳導,加之下游需求旺盛,上半年草甘膦子板塊9家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34.4億元,同比增長15.67%;歸母凈利潤51.85億元,同比大漲158.6%。
此外,上半年氟化工、純堿等子板塊也有不俗表現。
熱門賽道化工個股耀眼
今年以來,鋰電、光伏等新能源以及半導體成為A股熱門賽道,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上漲,各類資金紛紛涌入。
半導體是A股市場近兩年持續火暴的賽道之一。東南亞疫情下制造業轉移以及國產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之下,國內半導體產業正快速崛起。上半年上海新陽實現營收4.37億元,同比增長45.78%;實現歸母凈利潤1.08億元,同比增長316.82%。
受益于光伏行業的高速發展,下游多晶硅需求旺盛,硅系列板塊上市公司業績暴漲,受到市場資金“熱捧”,年內光伏板塊概念股平均漲幅61.61%。
從具體公司業績來看,上半年,三孚股份歸母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299.8%,容百科技凈利潤增長491.36%,璞泰來凈利潤增長293.93%,雅化集團凈利潤增長151.01%。
今年鋰電池產業鏈成最強風口。受終端需求快速增長、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動,產業鏈企業中報數據多數飚紅。從鋰鹽—正極材料—鋰電池產業鏈條縱向對比來看,鋰電池企業仍是產業鏈內資金的聚集地。上半年,石大勝華凈利潤同比增長1499.39%,天賜材料凈利潤增長151.13%,天齊鋰業凈利潤增長112.32%。
個股方面,漲幅數倍的大牛股輩出。受鋰電上游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瘋狂漲價刺激,聯創股份股價從年初的2.93元漲至9月3日收盤的23.36元,最高沖擊24.8元,最大漲幅超800%。這只化工股也創下上半年兩市股價最大漲幅。
行業并購重組體量大
兼并重組是企業加強資源整合、實現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上半年,A股市場的并購重組保持較為活躍狀態,共有1109家公司完成了1539起并購重組事項。雖然化工行業并購重組公司數量占比并不居前,但體量最大。
5月8日,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中化)正式揭牌成立,這是我國化學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為打造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化工企業邁出關鍵一步。組建后的新公司業務范圍覆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化工、環境科學、輪胎橡膠、機械裝備、城市運營、產業金融八大領域。“兩化”旗下涉及境內上市公司10家,并購重組后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944.17億元,同比增長33.71%;歸母凈利潤77.35億元,大漲254.98%。
不過,上半年也有一家化工企業退市。4月14日,*ST康得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開啟資本市場的最后謝幕。
東吳證券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內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績,企業適應疫情下的常態化生產經營,需求端的持續恢復促進化工品的被動去庫存,同時海外需求的逐步恢復與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為我國商品的出口提供有利條件,預計三季度多個化工子行業將迎來主動補庫存周期,化工板塊有望延續高景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