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著名詩人趙翼曾在《論詩·其二》中寫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語道破歲月荏苒,萬物滄桑巨變的玄機。
此詩句用來形容不斷有新的繼任者能超越前人再創輝煌,而范圍上不僅指文學作品上,同樣適用于兵器,譬如金箍棒。
金箍棒在《西游記》原著中,全名叫做“如意金箍棒”,是一支兩頭由金箔包裹,中間有黑色玄鐵的棍棒形象。
從它被鍛造出來,直到遇見孫悟空,期間歷經了四任主人,并且每個都是神通廣大,能力超群,但只有在孫悟空的手中,它才成為獨領西游世界的至尊寶物。
初遇猴王
在孫悟空習得全身法術后,一直苦于沒有一件趁手的兵器,都說寶劍配英雄,此時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猴王,也想尋得屬于自己的“寶劍”。
就在猴王一籌莫展的時候,猴群中一位年長的猴子說:“東海龍宮寶物甚多,大王何不前去打探一番?”
待到猴王來到龍宮,還是沒有找到如意兵器,這時龍婆獻計道:“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圣也?”
當孫悟空第一看見它的時候,其周身有星斗鋪陳,斗來粗、二丈余長,重一萬三千五百斤,據說這個數字暗和皇帝內經中,人每天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之數。
孫悟空一看見它就愛不釋手,并且它見到孫悟空也似乎心有靈犀,周身的“如意金箍棒”五個大字金光閃閃,并且隨孫悟空的心意而變換。
至此才有了猴王和如意金箍棒一起斬妖除魔的神話傳奇。
如意金箍棒注定是屬于孫悟空的,不僅在于他到龍宮尋寶時,金箍棒仿佛有心靈感應,發出萬丈光芒,而且如意金箍棒自始至終都只聽孫悟空一人的命令。
金箍棒和猴王的相遇,也是一段彼此成就的神話。
在沒有金箍棒的時候,猴王空有全身武藝,難以發揮,但自從有了如意金箍棒,他開始所向披靡,不僅上至三十三重天,而且下至十八層地獄,諸天神佛無不心驚膽戰,這才有了后來的齊天大圣和斗戰勝佛。
而金箍棒在沒遇見猴王之前,只不過是一塊沉寂在東海海底的一根“廢鐵”,無人問津,難見天日,更難以發揮自己的神力。
似乎金箍棒和孫悟空是唯一的搭檔,但其實金箍棒先后有四任主人,除了孫悟空之外,還有三位傳奇人物,并且他們個個來頭不小。
東海龍王敖廣
龍的形象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有著象征吉祥如意的特殊意義,并且我國古代以東為尊位,所以東海龍王不僅為四海龍王之首,也被認為是所有神獸之首。
龍王不僅能呼風喚雨,還掌管天下所有雷電,而且作為海中的仙族,龍族并不受天庭制約,而是由其自治,而東海龍王作為四海之首,必然是龍族的首領和海中仙族的統帥。
雖然東海龍王也神通廣大,但它并沒有駕馭金箍棒的能力,在金箍棒未遇見孫悟空之前,它確實一直沉在龍宮,由龍王所屬。
大禹
在孫悟空第一次遇見如意金箍棒時,原文就曾言:“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可見,在如意金箍棒被沉在東海之前它原本是大禹用來治水的神器,并且是從天上老君那里借來的,所以除了孫悟空和東海龍王之外,金箍棒的另外兩位主人就是大禹和太上老君。
禹原名叫文命,是夏朝開國君主,黃帝的玄孫,在上古神話中,他以治水聞名于世,并且也因為治水的功績,被舜禪讓王位,開啟了夏朝天下。
但在禹治水過程中,因為水勢兇猛,并且水中經常有鬼怪妖獸作亂,難以鎮壓,百般無奈下,禹向天上老君尋求幫助。
太上老君把自己鍛造的兵器借給了禹用來治水,后來這件兵器被禹命名為“天河定底神珍鐵”。
當大禹成功治理了洪水后,為了鎮壓水中的猛獸,就把“天河定底神珍鐵”沉入了東海海底,從此人間天平,但神器這一沉就是數千年,后來這件兵器就演變成了“定海神針”。
金箍棒之父: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稱為“太清道德天尊”,相傳他曾化身為老子,并留下一部《道德經》供世人參悟。
太上老君的形象古已有之,在西游世界中,他是道家的祖師,并且是上古為數不多的仙家之一,位高權重,就連玉皇大帝也要對他禮讓三分。
孫悟空取經路上所遇見的第一個棘手的妖怪就是青牛精,而它正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并且青牛怪所拿的兵器“金剛琢”就是太上老君的貼身兵器,他曾自己說:“水火不侵,能擊萬物,套取各種法寶,妙用無窮”。
可見太上老君不僅法力高強,而且善于鍛造神兵利器。如意金箍棒,就是太上老君在鴻蒙初始,天地始分之時,從鴻鈞老祖那里偶得一塊九轉鑌鐵,遂在爐中把它鍛造而成,又名“靈陽棒”。
后來太上老君見人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遂把兵器借給了禹。
除了金箍棒,金剛琢這樣至高無上的兵器外,太上老君還鍛造了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兩把芭蕉扇,捆仙繩,紫金鈴,紫金葫蘆等很多神兵利器。就連他的八卦爐也是一件上古神器,不僅煉制仙丹,鍛造兵器,爐中火便是三昧真火。
在金箍棒所有的主人中,太上老君是法力最高強的一個,也是它的鍛造者,但不管是他,還是后來的大禹,似乎都沒能發揮金箍棒的真正威力,直到孫悟空的出現。
當金箍棒歷經三任主人之后,才終于和孫悟空相遇,并且幫助他修成正果,成為至高無上的斗戰勝佛。
一件神兵利器,在太上老君那里是上古神鐵,在大禹手中是利國安民的工具,在龍王眼中是一塊沉鐵,齊天大圣手中則是斬妖除魔的兵器,并且成了家喻戶曉的傳奇美談,可見不僅江山各領風騷數百年,就連兵器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