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星智慧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星醫療”)擬創業板上市申請已獲問詢,華泰聯合為其獨家保薦人。
東星醫療前身為江蘇東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5年7月通過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為東星醫療,主要從事以吻合器為代表的外科手術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業務包括吻合器及其零配件制造、外科醫療設備制造和醫療器械代理業務。此前于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834478.NQ,但于2020 年11 月摘牌。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公司多次發行定向股票,而IPO前,公司控股股東為萬世平,實際控制人為萬世平、萬正元父子。其中,萬世平直接持股33.35%,通過凱洲投資間接持股5.99%;萬正元直接持股2.18%。父子二人合計共控制公司 41.51%的股份。
1
研發投入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醫療器械行業種類繁多,根據具體用途劃分,公司的核心產品吻合器屬于醫療器械中的高值耗材醫療產品,同時,公司代理銷售醫療設備和低值醫療耗材,并自產吊塔吊橋,手術無影燈、電動手術床等醫療設備。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醫療健康行業的需求持續提升,長期來看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保持增長趨勢。聚焦到公司主要從事的吻合器市場來看,數據顯示,預計到 2024年其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115.09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5%。
其中,具體到我國吻合器市場發展來看,隨著吻合器在我國外科手術中的使用率也不斷提升,預計2024 年我國吻合器市場規模將達到 190.58 億元,較全球吻合器市場同期年復合增長率高 10 個百分點。
受益于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實現穩健增長,從2018年的2.5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74億元。同時,凈利潤呈現波動增長趨勢,從2018年的5132萬元增加至2020年的8028萬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從競爭格局來看,由于較強的技術壁壘,長期以來主要市場份額由國外各大跨國公司占領,且以強生和美敦力為主導。而國內市場,雖然國產品牌較為分散,尚未形成規模,但是由于瑞奇外科、法蘭克曼、派爾特等企業也在布局該行業,公司在一定程度還是面臨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
而雖然公司的吻合器業務規模在國內廠商中位居前列,但是由于公司目前的資金實力和資產規模相對較小,與國內外行業龍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公司也面臨市場份額被擠占的壓力。
與此同時,由于醫療器械行業高速發展,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公司也面臨技術迭代升級的壓力。從公司投入研發來看,報告期內,雖然研發投入有逐年增加趨勢,但是由于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如果公司未能及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其也面臨業務擴張的瓶頸。
2
產品終端價格存下降風險
紅海競爭明顯,且研發投入有待提升的情況下,公司在購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憂慮。
公司經營模式包括采購、生產和銷售三種。但是就采購方面來說,隨著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政策推行,要求采購產品通常采用價格競標模式進行,但是由于其核心是各競標企業“以價換量”,即生產廠商降價,醫療機構保證采購量,公司其實也面臨產品銷量提升但是終端價格大幅下降的風險。與此同時,倘若公司未能夠在該地區中標,公司也面臨在采購周期內在該市場產品銷量下降,導致盈利降低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就銷售模式來說,傳統銷售模式下,公司以買斷的方式將產品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醫院。但是隨著醫用高值耗材“兩票制”模式的推廣,經銷商不再承擔市場推廣服務,公司面臨因需要委托第三方專業服務商負責產品推廣和后續服務,從而導致銷售費用和銷售費用率有所提高,繼而導致毛利率發生變動的風險。
3
小結
醫療器械行業是熱門賽道,近年來頗受資本市場關注。不過,市場紅利吸引下,其競爭日趨白熱化。且隨著“兩票制”和“帶量采購”行業監管推廣,使產業規模效應日漸凸顯,未來如果東星醫療想要在市場競爭取得持續性盈利,需要優化銷售和推廣模式,產生新的內生動力。
本文源自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