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外賣平臺,圖片來自于今日頭條
#美團餓了么嚴禁誘導強迫騎手注冊個體工商戶##外賣騎手的真實寫照##京東自營##社保那些事#
社保不是美團餓了么的問題,而是行業的問題
自從外賣平臺出現以來,人們體驗到了“足不出戶,飯來張口”的便捷。隨著外賣訂單不斷攀升的,是將一份份外賣送到用戶手里的外賣騎手。毫無疑問,美團和餓了么作為外賣的兩大平臺,解決了很多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但同時,越來越多外賣騎手穿行在大街小巷,其自身的勞動保障(主要是社保)和交通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北京人社局一位副處長親自體驗了外賣騎手一天的工作,12小時送單只賺了41塊,不由得發出了這樣的嘆息:“太委屈了,這個錢太不好掙了”。當然,這只是個例。我不確定一個專職外賣騎手一天能掙多少錢。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外賣騎手都沒有社保。
對現在的美團餓了么說,社保是一個無解的題。美團和餓了么是新的經濟形態,在他們的商業體系內,外賣騎手不是他們的員工,平臺與他們之間不是雇傭關系,因而也無須繳納社保。在一個非雇傭關系的框架內,要去解決一個雇傭關系內的社保問題,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此外,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外賣作為一個低毛利的業務,也很難支撐高昂的人力成本。作為一個HR,我認同這個道理。
但是,從行業生態的角度來看,如果作為基本要素的勞動者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這個行業又怎么能健康、持續發展呢?因此,對于外賣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新的頂層設計
當兩大外賣平臺都陷在“社保門”內難以自拔時,有沒有可能用一個新的頂層設計來再造一個新的外賣平臺呢?
新的頂層設計,核心在于對于平臺生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外賣騎手的重新定義。對于當下的美團和餓了么來說,外賣騎手不是他們的核心資產,而是外圍工具。
新的頂層設計把外賣騎手作為平臺的核心資產之一。有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是比較激進的模式:借鑒京東快遞小哥或者鏈家經紀人的模式,將他們全部納入員工隊伍,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相應增加的成本必然轉移到商戶端和用戶端,外賣漲價不可避免。問題是,漲價之后,外賣業務的邏輯還成立嗎?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精算。
還有一個折中的選擇:即核心區域自營+外圍眾包的模式。
具體來說,在核心區域,采取平臺直營的方式,由勞動合同雇傭的正式員工提供配送服務(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保),分片負責配送,執行勞動法要求的工時制度。薪酬結構采用基本工資+浮動績效工資。在規定的工作時間之外,以及在特定的高峰時段,允許自由職業者、眾包合作者(個體工商戶)接單。對于這兩類合作者,采取按單計酬,沒有固定工資和社保。
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勞動保障的問題。通過精細運營,采用集約化配送、配送路線優化等手段,還能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
外賣平臺能不能搞期權激勵
外賣平臺是一個流動性很大的就業渠道。很多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很可能第一份工作就是外賣騎手。干一段時間后,或是不堪其苦,又或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然后就離開外賣行業了。外賣平臺沒有公開的數據,不知道平均從業時長有多少。個人估計不會太長。
為了激勵外賣騎手遵守法律法規(不超速、不闖紅燈),踏踏實實地從事這個職業,和平臺共同發展。從平臺股權結構中預留10-20%作為期權池,用于對好評度高騎手的激勵。
如果外賣平臺采取這種類似京東自營配送的模式,能不能破解“社保門”的困局呢?
或者,如果外賣騎手、技術和運營管理者聯合起來一起創業,會不會干翻美團餓了么呢?
又或者,如果有一個新的外賣平臺,它的很多騎手都是自己的員工,您會選擇它嗎?
結語
上面這些,只是針對當下美團和餓了么所面臨困局的一點想法,也許并不可行。但我相信,一件事只要是對的,哪怕再難,也一定有解決的辦法。您說呢?
感謝您的閱讀。
您對外賣平臺怎么看?歡迎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大公司觀察
用戶視角,平和心態,去理解大公司發生的那些事,不吃瓜,不偏激,只做冷靜的思考和建設性的建議。借人之假,修己之真。
每周二、四中午12:30更新,歡迎評論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