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國產品牌得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瓜分了有限得市場份額,但是要想出頭卻并不容易。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產品牌要在內容與品牌構建上“補課”,有了內容,才能不斷增加客戶黏性;有了品牌力,在面對終端渠道時才有議價權。
1月4日,有網友稱國內Kindle自家自營店得產品大面積缺貨,且天貓Kindle自家店鋪已經不存在。一時間,“Kindle或退出華夏市場”得消息在電子書愛好者之間激起千層浪,并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在很多人心目中,Kindle幾乎是電子書閱讀器得代名詞,從2013年進入華夏市場,到如今反常式缺貨、關閉線上得直營渠道,并傳出Kindle硬件團隊去年已被裁撤,Kindle在華夏市場得熱度已經大不如前。而這也為國產電子書閱讀器得崛起埋下了伏筆,多強爭霸得大戲正拉開序幕。
Kindle熱度不再
2007年,美國亞馬遜公司推出可以嗎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一經推出便迅速掀起波瀾。與實體書相比,電子書攜帶方便、購買方便、存儲方便且不需要印刷,成本比較低。據相關統計數據,kindle目前占據了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市場60%以上得份額,是這一領域得領先者。
2013年,Kindle正式登陸華夏市場,一度非常暢銷,被視為閱讀學習得必備神器。2016年底,華夏成為亞馬遜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第壹大市場。根據亞馬遜華夏發布得數據,截至2018年6月,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在華夏累計銷售數百萬臺, Kindle華夏電子書店得書籍總量近70萬冊,較2013年增長近10倍。
但隨后幾年,電子書市場遭遇到了成長得瓶頸。書價上漲,價格優勢縮小;閱讀體驗較差;盜版分流客戶,影響正常營收等問題凸顯。同時,隨著手機閱讀全面攻占電子閱讀市場,以及、短視頻、聽書軟件等更快節奏得視聽方式分流了閱讀人群,消費者似乎找到了更便捷得替代品。
Kindle不僅面臨著市場大環境變化得挑戰,其自身落后于時代潮流得產品設計也一直被不少用戶吐槽:系統太封閉、刷新率低、格式單一、傳輸困難、資源不豐富。此外,國內漢王、翰林、掌閱等產品得崛起,也搶占了Kindle不少得市場份額。
在內外因素影響下,Kindle在國內市場得熱度逐漸消退。二手交易平臺上Kindle得交易量居高不下,甚至被消費者吐槽稱淪為“蓋泡面神器”。
盡管針對此次“退出華夏市場”傳聞亞馬遜回應稱,仍致力于服務華夏消費者。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深受消費者青睞,部分機型目前在華夏市場售罄。但是,Kindle在市場上得乏力表現是肉眼可見得。從“閱讀神器”到“蓋泡面神器”, Kindle似乎成了尷尬得存在。
國產電子書發起挑戰
雖然kindle在華夏電子書市場一直稱霸,但國產廠商也始終在努力嘗試向kindle發起挑戰。
2010年,漢王科技率先推出自己開發得電子書閱讀器,當年發貨量就達到了100萬臺以上。隨后,包括方正、愛國者、紐曼、翰林、文石等硬件廠商在內得數十家企業集體涌入電子書市場。近幾年,更是有當當、掌閱、閱文、京東、小米、訊飛等互聯網巨頭加入戰局,結合內容生態,推出了自己得閱讀器。天眼查數據顯示,華夏目前有2800多家電子書相關企業,約69%得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之內。2017年至前年年,新增企業均超過500家。
從千元以下得親民款,到5000元上下得可以款,國產閱讀器不斷涌現。在高清墨水屏、印刷級觀感、強續航、大內存、冷暖雙色以及UI設計等硬件條件上,國產品牌已經與Kindle無異。還有一些國產品牌推出功能更強大得閱讀器,能兼顧電子書與辦公軟件等多種角色。
雖然沒能夠撼動Kindle得江湖地位,但國產品牌得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瓜分了有限得市場份額。Kindle得優勢,正一點點被抹平。
要在內容與品牌構建上“補課”
根據智研得預測顯示,上年年華夏電子書閱讀器出貨量為237萬臺,到2023年增長到275萬臺。
有行業人士表示,相對于其他電子產品來說,電子書閱讀器普及率比較低,但卻不能小覷,它觸達得大多是深度閱讀用戶,對“數字閱讀”營收部分,有非常大得促進作用。
這也正是掌閱、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進入電子書賽道得原因。根據《上年年度華夏數字閱讀報告》,上年年華夏數字閱讀用戶規模為4.94億,同比增長5.56%;數字閱讀行業市場整體規模為351.6億,增長率達21.8%。
對于這些互聯網巨頭來說,電子書更像是一個新得流量入口,鎖定讀者未來通過該平臺進行閱讀、消費得習慣,會給內容生態帶來極高得忠誠度和黏性,而這正是互聯網巨頭們夢寐以求得。
跟kindle相仿,互聯網入局巨頭均采用了“硬件+內容+服務”閉環模式。比如,閱文、掌閱憑借自身積累得豐富數字圖書資源,在內容端具備先發優勢;當當、京東等傳統圖書電商則選擇和數字圖書廠商合作,形成“內容+硬件”合力。
但是,國產品牌要想出頭卻并不容易。因為市場空間不足、利潤低,品牌得推廣、研發動力不足,難以支撐國產品牌進行持續性投入。同時,上游硬件研發迭代緩慢,加上電子閱讀器產品屬于耐用品,用戶更換頻率低,也制約市場發展。
此外,國產品牌得競爭對手不僅是Kindle,還有手機。手機比Kindle更加便攜,閱讀類APP動輒送電子書資源、無限讀書卡,吸引著電子閱讀器得使用者轉投陣地。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產品牌要在內容與品牌構建上“補課”,有了內容,才能不斷增加客戶黏性;有了品牌力,才有用戶支持,在面對終端渠道時才有議價權。(工人感謝 楊冉冉)
: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