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視覺華夏
文丨螳螂觀察,丨圖霖
國貨美妝已然掀起了新時代得消費熱潮。《國貨美妝洞察報告》顯示,國貨美妝品牌已占據了56%得市場份額。
站在年尾回望2021,國貨美妝市場依然有值得得新變化。
切準細分賽道得逐本、珂拉琪、薇諾娜,“重倉”大單品得珀萊雅、玉澤,都跑到了不錯榜前列,成了“新黑馬”。而去年備受矚目得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前黑馬”選手,今年通過成立研發中心、開設線下門店,不約而同邁入了“塑品牌”得全新階段。
國貨美妝品牌們,已經站上了新得競爭節點。
品牌沒站穩,流量沒敢扔從新消費品牌發展周期來看,品牌依靠高密度得流量打法完成“從0到1”得過渡,已不再是難事。但在決定品牌能否長青得“從1到100”階段,單一得流量打法顯然不再適用,品牌力得塑造需要同步提上日程。
不少品牌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作為去年國貨美妝得代表品牌,今年以來,完美日記和花西子都加大了品牌力塑造得投入。
完美日記繼續堅持多品牌戰略。今年年初,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收購高端品牌Eve Lom,正式開啟“買買買”之路。當前,逸仙電商旗下已經擁有了包括完美日記、小奧汀、完子心選、Galénic、Eve Lom以及皮可熊等多個品牌,
與此同時,完美日記還加大了對線下渠道得投入。據逸仙電商創始人黃錦峰在今年11月進博會上得表述,完美日記當前已擁有280家線下門店。
與完美日記不同,花西子則是將重點放在了研發能力得提升上。8月份,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團在杭州得自有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該研發中心集產品研發、質量檢驗和CMF等多功能于一體。
同月,花西子在杭州得“東方美妝研究院”也正式揭牌。該研究院主要從原料和組方出發,結合可以儀器和大數據調研,針對東方女性膚質提供定制化得可以彩妝產品。
國貨美妝有品牌意識,固然是好事,但品牌力得塑造,又豈是一日之功。一個殘酷得事實是,那些沉淀數十年得國際品牌,依然在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大型電商節得不錯數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公開資料顯示,包括今年在內,前年-2021年,每年天貓雙十一得美妝榜單前三都是歐萊雅、蘭蔻和雅詩蘭黛,實力穩如磐石。
即便是從品牌日常不錯來看,國際品牌也依然更勝一籌。“淘數據”顯示,在淘系平臺,今年11月,國際品牌歐萊雅、雅詩蘭黛和蘭蔻得GMV分別為22.35億元、21.42億元和19.06億元,穩居前三,國貨美妝品牌并未對其造成威脅。
而對完美日記和花西子而言,更需要警惕得是那些同為國牌得競爭對手。在品牌尚未站穩之際,新品牌已經在瓜分這些“前黑馬”得市場份額了。
上年年得《天貓618美妝預售TOP10榜單》中,完美日記和花西子分別位居第7和第10位。其中,完美日記更是拿下了去年國貨美妝得TOP1。
而在今年,據ECdataway發布得《天貓618彩妝/香水品牌預售榜單》顯示,以YSL、雅詩蘭黛為代表得國際品牌占了9席,國貨品牌僅有1席,既非完美日記,也非花西子,而是于2018年成立得新銳品牌珂拉琪。
與此同時,珂拉琪還實現了自我超越。數據顯示,6月1日開售當天,珂拉琪天貓旗艦店前30分鐘全店銷售額超過去年全天。其中,Hello Kitty單品銷售額更是斬獲“天貓618第壹波銷售得國貨彩妝”第壹名。
僅從天貓618得不錯數據,就得出珂拉琪已經超過完美日記得結論,自然有些牽強。但可以肯定得是,如珂拉琪一樣得后起之秀,完全具備趕超完美日記得潛力。
這也意味著,在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不高得大環境下,競爭會是國貨美妝品牌未來得常態。而依靠“種草+”迅速起勢得美妝品牌,競爭又尤其繞不開流量。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被譽為“國貨之光”得完美日記,成功上市后,今年仍未放棄“燒錢換流量”得打法。
據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披露得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三季度凈收入同比增長6%為13.4億元,凈虧損3.618億元。雖然虧損幅度同比收窄(去年同期6.438億元),但營銷費用仍居高不下,今年第三季度,逸仙電商銷售和營銷費用為9.113億元,占收入得67.9%。
另外,在營銷層面,品牌也并未放棄借新興概念為自己造勢得“流量打法”。
今年6月,花西子虛擬形象“花西子”首度亮相。在真人偶像飽受爭議,虛擬偶像市場漸熱之時,不少品牌都推出了自己得虛擬形象,“借勢上車”得花西子自然也是奔度而來。
更夸張得還有“入局”元宇宙得完美日記。天眼查APP顯示,完美日記關聯公司廣州逸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申請注冊“皮可熊元宇宙”“PERFECT DIARY metaVERSE”商標,國際分類包括日化用品、廚房潔具,當前商標狀態為申請中。
可以預見得是,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得年代,國貨美妝品牌與流量之間,只會是長期捆綁得關系。品牌若想走得長遠,品牌力要造,流量打法也不能丟。
小賽道、大單品,國貨美妝“新突圍密碼”?從資本市場得態度來看,今年,細分賽道得國貨美妝品牌尤其受歡迎。不少品牌都相繼完成了大金額融資,有得還成功上市了:
1月28日,主打唇釉得珂拉琪母公司美尚股份正式宣布完成總額4億元人民幣得B輪融資;
3月8日,主推草本卸妝油得逐本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
3月25日,主打敏感肌護理得國貨品牌“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在深交所敲鐘,股價開盤上漲272%,總市值近700億元。
這也貼合新消費品牌得發展大勢。
在信息爆炸得新時代,消費者得注意力已經從碎片化轉向粉塵化,品牌不具備顯著得差異化特征,幾乎很難引起他們得。對新消費品牌而言,相較卷入疲態初顯得流量戰,它們傾向于去更細分得賽道找機會。
值得一提得是,這些來自細分賽道得新品牌,今年幾乎都跑到了不錯榜前列。
除了前面提到得珂拉琪,逐本今年雙11全網銷售額突破2.8億元,拿下了天貓雙11美妝新品牌榜單第壹名。而作為近兩年唯一上榜“天貓雙11護膚不錯排行榜”得國貨品牌,薇諾娜從去年得第9上升至第7,首次超過了SK-II和海藍之謎。
除了這些細分賽道得新玩家,今年,還有部分老玩家借勢“大單品”,重新獲得市場青睞。
上年年,珀萊雅推出雙抗精華和紅寶石精華進行“試水”。2021年,珀萊雅開始“重倉”這兩款單品。數據顯示,珀萊雅2021年上半年度銷售費用8.0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2.09%(上年同期占比為33.04%),同比增加3.50億元,增長76.47%。
從蕞終結果來看,這直接提升了珀萊雅大單品得不錯。
上年年,珀萊雅雙抗系列+紅寶石系列營收在總營收中占比約10%,而今年前三季度,珀萊雅大單品在品牌收入占比已經達到21%。
上海家化旗下得玉澤亦是同理。憑借著單品積雪草安心修護面膜,今年618預售期間,玉澤開場一小時便占據TOP10榜單第九位,成為新品牌中首次躋身“十大爆款”得品牌之一。
當然,對品牌而言,大單品策略除了能提升市場認知,也能同步提升品牌得客單價、復購率,進而帶來規模效應,增強盈利能力。
以珀萊雅為例,得益于大單品得有效驅動,今年,珀萊雅在天貓平臺客單價從去年得140元提升至157元。同時,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12億元,同比上升31.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得凈利潤3.64億元,同比上升27.82%。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小賽道和大單品會是拯救國貨美妝品牌得“萬金油”?
《螳螂觀察》認為,可能不然。
在消費領域,幾乎很難做到品牌封殺品類,尤其是美妝消費。舉個例子,提到美白精華,我們能想到SK-II得小燈泡,也能想到OLAY得小白瓶,前者并不具備唯一性。
換言之,于國貨美妝品牌而言,即便靠切準細分賽道和主推大單品獲得了品牌認知,也很難因此全面侵占消費者心智。美妝品牌模仿門檻并不高,新品牌要趕超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以卸妝油為例。如前所述,逐本今年再次奪得了天貓雙十一卸妝油類目得第壹,但后起得新銳品牌“蘭”同樣在加速崛起。
在消費端,小紅書上有不少博主開始對比兩個品牌得差異。在資本端,該品牌已完成兩輪合計2億元人民幣得融資。
從底層邏輯來看,國貨美妝品牌與其他消費品牌其實無異,品牌力塑造才是競爭優勢得重要
在《螳螂觀察》看來,品牌力得塑造需要品牌培養終局思維。即,從本能優勢出發創造未來,以此為自己爭取更大得競爭主動權。而這,需要國貨美妝品牌從產品、營銷、渠道和供應鏈等維度出發,全面發力。
譬如,在營銷層面,擺脫“外部依賴”,強化品牌自身對流量得把控能力。
“薇婭翻車”事件過后,對品牌方而言,過于依賴頭部主播,成了更具“風險”得選擇。基于常態化更有利于實現“飽和式攻擊”,達成長期占領消費者心智得目得,品牌自播或許更值得嘗試。
11月底,飛瓜數據發布得《2021美妝短視頻及營銷趨勢洞察-抖音版》顯示,品牌自播已成為美妝品牌近幾個月蕞熱門得方式之一。
效果也很顯著。數據顯示,環比2021Q1,在抖音這一平臺中,Q3美妝品牌店個數增幅近2倍,9月份來自美妝品牌得不錯占比超過60%。環比1月,9月美妝品類銷售額增幅達188%。
再譬如,在產品層面,拒絕大牌“卡脖子”,打磨更多可以跨越生命周期得產品。
如前所述,薇諾娜是今年天貓雙十一唯一擠進護膚品類得國牌。這一方面說明,國牌正表現出較大得增長潛力。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國際品牌在競爭中依然更“能打”。
“能打”得理由,除了有多年得品牌沉淀,也有可以跨越生命周期得產品。SK-II有神仙水、小燈泡;蘭蔻有小黑瓶、菁純面霜;雅詩蘭黛有小棕瓶等等。這些品牌之所以能夠長青,是因為它們得產品長青,并未因新品牌得出現動搖基本盤。
好在,一些國貨美妝品牌,也開始踏踏實實打磨產品了,百雀羚開始和德國柏林大學合作、完美日記成立了open lab。
但這還遠遠不夠。國貨美妝要徹底摘掉“用腳做產品”得負面標簽,還需要更多品牌參與進來,重視產品研發,建立更穩固得品牌護城河。
值得慶幸得是,國貨美妝正在迎來一個“蕞好得時代”。
據艾瑞發布得《2021年華夏本土美妝行業研究報告》,上年年,華夏本土美妝市場規模達1576億元。2023年,華夏本土美妝市場規模預計約2527億元,2021-2023年復合增速預計將達16.6%。
各大國貨美妝品牌,是基業長青還是曇花一現,不久后就能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