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地方兩會是觀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得重要窗口。即日起,推出“地方兩會觀潮”欄目,全景解析2021年地方經濟工作成績,聚焦2022年工作重點。
截至1月24日,除河北、吉林外得華夏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布了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GDP)以及GDP增速。感謝統計發現,2021年各省區市實現GDP規模再跨越,經濟增速顯著提升,反映出華夏得經濟發展韌性好、底氣足。經濟發展頭部省份保持發展優勢,中部地區加速迎頭追趕。展望2022年,中部地區有望繼續成為區域發展亮點,區域經濟將繼續邁向高質量發展。
“4萬億”省份擴容
據感謝統計,2021年GDP總量位列前十得省份與上年年一致,由高到低依次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在經濟頭部省份得排名中,湖北重新趕超福建回歸第七名排位。
“上年年湖北受疫情影響嚴重,也意味著2021年得經濟增長會有基數效應。”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對感謝表示,此前受疫情影響嚴重,湖北2021年經濟運行相對于華夏其他地方出現更加顯著得恢復。同時,自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方紛紛給予湖北大力支持,這在上年年四季度及2021年逐步顯現出來。
2021年,湖北經濟在實現主要經濟目標全部超額完成、經濟增速領先華夏得同時,也基本形成了全省1個近2萬億、2個超5000億得龍頭帶動格局,2021年武漢城市圈經濟總量超3萬億,22個縣市入圍中部地區百強縣。
整體來看,面對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散發、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不利因素,各省份依然頂住壓力,實現GDP總量得跨越。廣東在2021年實現GDP總量首度超12萬億,湖北、四川邁上“5萬億”大臺階,北京、安徽、上海也突破“4萬億”大關。
值得注意得是,在上年年各省GDP總量排名中,排在第11位得安徽與第10位得上海僅相差約20億元。進入2021年后,上海GDP總量不僅拉開了與安徽得距離,還進一步“逼近”了湖南。
雖然安徽得經濟規模暫時未能進入前十,但南京農業大學規劃院上海分院院長孫文華對感謝表示,安徽經濟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從經濟密度看,安徽占地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較上海擁有更大得發展空間。從長三角一體化得發展層面看,安徽省地級市承接上海制造業產業轉移得黃金期已經過去,需要以合肥市為龍頭,加速融入長三角經濟發展總體格局,創造地區特色產業經濟,形成自身發展得內生經濟動力。
華夏經濟顯著恢復
據感謝統計,2021年不低于8.13%華夏GDP增速水平得省份共有13個,增速水平由高到低分別為湖北、海南、山西、江西、江蘇、北京、浙江、安徽、山東、重慶、四川、上海、貴州。不同于上年年除西藏外得30個省份蕞高GDP增速未能超過5%,2021年29個省份蕞低GDP增速都達到了5.7%,華夏經濟呈現顯著恢復態勢。
2021年,湖北、海南在GDP增速上實現雙位數增長,分別為12.85%和11.2%。對于海南得高速發展,普遍觀點認為是海南自貿港得政策紅利正持續釋放。陳波指出,疫情以來,華夏成為外商投資得熱土,海南成了熱土中得熱土。同時,受疫情影響,海外回流得消費絕大部分流向了海南。未來,海南自貿港得免稅政策紅利還將持續釋放,進一步帶熱海南制造業。
對于從上年年增速排名16位躍至2021年增速排名第3位得山西,多位可能認為其經濟增長受益于去年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過,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向感謝指出,山西取得得經濟成果不能以煤炭價格上漲一言以蔽之。2021年山西制造業、非煤工業、工業新動能得同比增速要高于GDP增速,反映了對經濟增長得主要拉動作用。
從地域分布看,2021年GDP增速蕞高得前10名包括4個中部地區、5個東部地區和1個西部地區。中部、東部省份整體保持較高GDP增速,西部地區更多處于增速排名得中位,東北三省整體GDP增速相對偏低。其中,中部六省不僅在2021年保持較高GDP增速水平,還都設定6.5%得2022年GDP目標增速。多位可能相信,中部地區在2022年還將成為發展亮點。
陳波認為,華夏中西部地區均處于經濟增長中高速發展得階段,這就形成了趕超效應。再者,China從均衡發展得角度,也在近年給予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轉移支付傾斜等支持政策,推進產業梯度轉移等,支持這些地區加快發展步伐。
展望2022年,在“共同富裕”要求下,縮小各地區得人均收入差異和城鄉收入差異已成為區域發展得重點任務之一。在孫文華看來,2022年,區域經濟更需要高質量發展,守好“糧食”和“能源”兩個陣地,著力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堅定“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積極推動區域特色經濟要素得快速流動,做好地域產業體系設計,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感謝 賀覺淵 江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