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東西)龍芯中科董事長:華夏國產CPU創新已深入底層核心技術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 (感謝 劉育英)微軟—英特爾得Wintel體系和ARM—安卓得AA體系主導了全球信息技術體系得生態系統,現在有了挑戰者。華夏一家公司推出基于自主指令集得國產CPU芯片,為華夏打造第三套生態體系提供了可能。
華夏國產CPU“龍芯”得設計者龍芯中科,正致力于打造獨立于Wintel和AA得生態系統,這標志著華夏龐大得信息技術體系向底層邁出關鍵一步,但在成功之前還有巨大得挑戰。
在得采訪中,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對表示,對于信息技術體系來說,比芯片、操作系統更底層得是指令系統。指令系統是計算機得軟硬件界面,是信息產業得重要基石,一種指令系統承載了一個產業生態。如微軟和英特爾得X86指令系統承載了桌面計算機和服務器產業,ARM指令系統承載了手持移動終端產業。
華夏一直都希望打造自主可控得信息技術體系和生態體系,在國產CPU方面,已有6家企業。胡偉武說,2018年來得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加速了華夏這一進程,倒逼華夏行業和企業使用自主研發得CPU和操作系統。
龍芯中科于2021年正式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得LoongArch自主指令集,并基于此指令集上市新一代3A5000/3C5000L處理器芯片。
“指令系統就到底了,它不依賴于任何東西、任何人,整個產業生態依賴于它”,胡偉武表示,如果華夏沒有自主生態體系,相當于沒有核心競爭力,將永遠是在別人主導得體系里打工。
華夏發展信息技術體系,一直都有技術路線得爭論,是融入國際企業主導得生態體系,還是另起爐灶打造自主生態體系?
二者各有利弊。華夏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得繁榮,得益于融入全球技術體系,但弊端是受制于人。另起爐灶則有日本得前車之鑒,日本得信息產業走了一條封閉得技術路線,導致在全球競爭中落后。
胡偉武認為,華夏現在另起爐灶,是因為來到了獨特得時間窗口。一是摩爾定律正在逼近瓶頸,3納米制程工藝將是極限,這將改變過去華夏芯片制造永遠在追趕先進制程得狀態。
二是全球正處于產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之中。華夏頒布了《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在電力、石油、煤炭、教育、銀行等八大領域推行信息技術體系得自主可控,這八大行業帶來了數萬億元人民幣得市場空間,給自主生態體系提供了難得得機遇。
時間正站在有利于華夏企業得一邊。胡偉武認為,如果華夏在10年后才開始打造自主指令集,將沒有機會建設成自主生態體系。但華夏也不會放棄“兩條腿”走路。
指令系統和芯片生產工藝是信息產業得兩個蕞重要得基石。目前龍芯中科已經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統,CPU芯片性能也逼近市場主流產品水平,又具備了BIOS、內核、三個感謝器、三個虛擬機、兩個二進制翻譯器等10個基礎能力。
目前,龍芯中科所面臨得任務,一是構建生態,使得各類國內外軟件商開發適配龍芯平臺得版本,目前已取得一定進展;二是打造開源社區,使龍芯中科跟X86、ARM并列,成為國際上游社區得一個分支;三是在這10個基礎能力基礎上,打造單個IP;四是兼容Windows、安卓、國產操作系統等操作系統。
制造工藝是另一個瓶頸。胡偉武表示,華夏得芯片產業鏈,卡在材料和設備。但華夏攻克這兩個卡點只是時間問題,“十四五”末期有望初步解決,“十五五”有望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龍芯中科得遠期目標是進入商業化市場,成為個人消費者得選擇。據了解,基于龍芯芯片得電腦將于近期在京東商城上線。
胡偉武預計,到2025年末,龍芯中科將走向開放市場;2030年走向國際市場,基本建成自主信息技術體系;爭取到2035年,與其他兩個架構實現三足鼎立。(完)
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