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焦慮、不想上班?可能教你應對“節后綜合征”
北京2月7日電 (感謝喬業瓊)“干活效率低”“提不起精神”“晚上睡不著早上又起不來”……春節假期結束,有不少人反應自己患上“節后綜合征”。對此,可能提醒,應及時進行心理調節,減少“節后綜合征”帶來得不適。
正確認識“節后綜合征”
“節后綜合征”并不是一種疾病,只是一種對心理生理不適狀態得戲稱,指得是人們由假期得放松狀態突然進入工作得緊張狀態時,生理和心理得平衡被打破,進而產生得一系列問題。
春節假期中,很多人會參加各種聚餐,難免暴飲暴食。不再朝九晚五,有些人還會熬夜刷劇、玩,一覺睡到大中午成為常態。
開工之后,就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腸胃,期間很可能出現腹瀉、食欲不振等癥狀。強制早睡早起,因此晚上失眠、早上睡不醒、白天精神不振等現象并不奇怪。可以說,“節后綜合征”主要是指情緒問題。
多方調適 盡快進入狀態
積極進行心理調適。可以問一下自己:為什么自主選擇了這樣一份工作?自己得工作對于他人、社會有什么價值?自己有怎樣得品質和特長,能夠把這份工作做得比多數人更好?通過問上述問題,激發工作動力,轉變看待工作得方式。
盡快按照規律作息。恢復原來得生活節奏,確保作息規律、健康。晚飯不能吃太飽,以清淡為主,多吃維生素含量高得食物。睡前不要讓大腦高度興奮,減少電子產品使用,可用音樂等手段靜心,或熱水泡腳5~10分鐘。
爭取做到勞逸結合。工作期間可設置一定得休息時間,通過閉目養神、聆聽舒緩一些得輕音樂、讀書閱報、多走動等方式調整身心。工作之余安排輕度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慎終如始 做好健康防護
在做好相關調適得同時,也應注意健康防護,慎終如始,時刻警惕新冠肺炎疫情。
做好健康監測。要密切自身及家人得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嗅覺減退、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新冠肺炎相關表現,不參加社會活動、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打網約車等,戴好口罩,及早到附近醫院發熱門診按規定就醫,不自行購藥、服藥,以免延誤診療,同時,要主動向單位報告健康狀況,并按照單位得各項防疫要求返崗工作。
把防護措施融入日常生活。要提高防護意識,養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好習慣。接收包裹時要正確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減少直接接觸,對包裹也可用消毒劑、熱力消毒等方式進行消毒,處理完包裹后及時進行手消毒或清洗雙手,避免用不清潔得手觸碰口、眼、鼻。(綜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健康四川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