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2021年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來看,有一個指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數據顯示,7月份當月,銀行業人民幣存款減少1.13萬億元,同比多減1.21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36萬億元。
這里面所講的住戶存款其實就是指居民儲蓄存款,也就是說居民儲蓄存款減少了1.36萬億,那么為什么減少了這么多存款?這些減少的存款又去了哪里呢?
根據當前的金融環境以及其他方面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居民儲蓄存款的減少,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具體是哪兩方面的原因呢?
一方面由于中長期存款利率的下降。我們知道,就在7月份,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浮的定價方式發生了變化,由傳統的基準利率×倍數”改革為基準利率+基點的方式,同時對不同的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設置了差異化加點上限,范圍在30bp到80bp之間浮動。
對于大多數銀行的中長期存款來說,基本上都比這次要求的標準要高,為了達標,中長期存款利率調低是必然的事情。
于是我們看到,在7月份的時候,很多銀行都下調了中長期存款利率,有的下降幅度還是很大的。比如工行的一款大額存單存款產品,存款利率從3.85%下降到3.25%。而浦發銀行的一款三年期銀行大額存單,年利率也從3.88%下降到了3.45%。
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存款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消費。六七月份正是人們購物消費,外出旅游的黃金季節。
根據文旅部門發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大約18.71億,同比增長100.8%。國內旅游消費收入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57.9%。
從我們二季度GDP穩定增長來看,也說明了人們疫情之后的消費能力得到釋放,于是存款相應的就減少了。
那么這部分減少的存款又去了哪里呢?
除了我們已經講到的旅游消費之外。居民減少的存款大概還去了三個地方, 分別是是房地產市場,理財市場和資本市場。
首先是流入了房地產市場。我們還是以數據說話。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來看,7月份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4059億元,而且中長期貸款占了98%。
數據很清楚地表明,住戶貸款當中,中長期貸款占了98%,很顯然,這部分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從7月份各地房價還在增長的情況來看,說明人們的住房剛需還是很旺盛的。
其次是流入了理財市場。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數據來看,當前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高達25.80萬億元,同比增長5.37%。
同時,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6137.73萬個,同比增長137.71%。
這個數據足以表明,在存款利率下降的情況之下,儲戶的資金從存款市場搬家到了理財市場。
這同時也說明了,人們的投資習慣正在發生改變,不再拘泥于儲蓄存款這一塊陣地。風險偏好也發生了改變,從只能接受保本的低風險偏好慢慢轉變到了非保本的理財產品上面,風險偏好有所提升。
最后,還有一部分資金涌入了資本市場。最近股市已經連續半個多月成交量在1.2萬億以上,證券開戶數量也在穩步上升。這說明股市的火爆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從而把資金從銀行轉移到了股市。
總之,居民儲蓄存款減少,是一個好現象。長期來看,有助于推進資本市場的持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