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看到這樣的報告:“胃息肉”,以為自己得了胃癌,常為此焦慮不安。那么胃息肉究竟是怎么回事?
胃里怎么會長息肉呢?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變,就像是在胃粘膜上長了“小肉疙瘩”,其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數量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可分為腺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兩大類,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所以,胃里長了息肉并不是一定會發展成胃癌,要正確認識。
為什么會長息肉呢?就中醫角度而言,胃息肉歸屬于中醫的“胃脘痛”“痞滿”范疇。 胃息肉形成較為復雜,多因飲食不節, 偏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嗜煙酒、過食生冷,再加上情志內傷,抑郁、憤怒等,脾胃功能失常,運化失健,濕熱痰濁內生,氣血瘀滯,以致氣郁、痰瘀相互結聚日久,終成息肉。
長了胃息肉自己未必感覺到
其實,很多人長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為大多胃息肉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在偶然胃鏡檢查時發現。有些患者可能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或不適、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慢性腹瀉等癥狀。若息肉表面糜爛、潰瘍,可以發生間歇性或持續性出血;或者息肉較大,造成阻塞,出現幽門梗阻癥狀。
如何治療?
中醫辨證治療本病,其發病的根本是脾虛,息肉為標,因此,調治以補脾胃、祛痰濕、化瘀血、調氣機以防其癌變為關鍵步驟 。就中醫而言,人體的臟腑是相互影響的,故胃息肉的具體辯證往往涉及多個臟腑,調治用藥上也是辨證論治、因人而異的。#胃腸# #息肉##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