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刷知乎的時候,刷到這樣一個話題:你和小時候的朋友,還有聯系嗎?
這個話題,讓我覺得有些難受。
因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周圍早已經沒有小時候的痕跡了。
01
前幾天,因為晚上睡不著的關系,我把微信列表里的好友都看了一遍。
從第1個翻到第728個好友。
一時間我發現,再也找不到當初那些可以聊天的小伙伴了。
發小朋友、初中死黨、大學同學,漸漸被同事、客戶所取代。
翻一下最近的同學聊天群,突然發現,聊天的記錄也已停留在了年初的“新年快樂”。
并非說自己不想去聯系,只是工作的忙碌,磨光了閑情逸致。
想發一句“最近過得還好?”,也需要斟酌半天。
學校里的我,一直都算是那種很健談的人,面對冰冷的屏幕,聊天也能滔滔不絕。
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
很多微信里的好友,最后也就變成了“微信好友”了。
02
說到這里,這讓我想起去年,突然和我聯系的老同學。
小學的時候我們就相識,到了初中在同一個學校里,關系好到每次下課都在一起。
后來初中畢業,我們考上了不同的高中。
高中三年后,她又考上了外地的大學,而我只能留在老家本地。
過遠的距離,讓年紀尚輕、溝通不足的我們,慢慢沒有了聯系。
直到那天,她突然發信息問我:最近過得怎么樣???
回憶起當初我們那些家人般的日子,我也回了句:還是像以前那樣,沒變。
從小時候的校園往事,到畢業后的艱辛社畜生活,我們聊了特別多。
但在聊得正開心的時候,她卻突然話鋒一轉,問起了關于我工作的事情。
還提起說:“我這邊剛好有個項目,想和你說說......”
不由得,心生一陣反感。
當初我們能無話不談,閑聊都能聊一整天,可現在,就連敘舊都帶著目的了。
我不記得那天怎么結束對話,只記得最后提了說“下一次出來,再聚”。
可在尷尬的寒暄對話之后,她就再也沒有聯系過我。
其實我也知道,從那之后我們才算真正的,走遠了。
03
我記得網絡上流行過的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累,沒人能為你承擔所有的傷悲,人總有那么一段時間,要學會自己長大?!?/p>
是啊,這世間之事,也大都是如此。
總有那么一些人適合在身邊,也總有那么一些人,需要去保持距離。
曾經在參加某檔綜藝節目中,岳云鵬就爆料過自己的偶像王菲,曾托人向自己發出好友申請。
可和其他追星的迷弟迷妹不同,岳云鵬拒絕了。
岳云鵬說:“聯系方式不是自己與王菲之間的橋梁,更希望能和偶像保持一點距離,而不是刻意融入對方的圈子?!?/p>
可能這就是成年人最體面的模樣吧。
不打擾、不聯系,也不去強行地回憶。把最美好的過往都存入腦海里。
你仍有你的琴棋書畫詩酒花,我也專注于我的柴米油鹽飯醋茶。
04
小說《我在未來等你》里,也曾有討論過這個話題。
劉大志、陳小武、陳桐、微笑和叮當,都有著各自的人生軌跡。
長大之后交集也變得少了,劉大志成為大學講師,陳小武叮當做起了企業,陳桐是副局長,微笑去了美國。
似乎他們,都沒有了共同話題。
可他們沒有刻意維護的每一段感情,卻能一直都擁有著彼此的友情。
他們珍惜著彼此的時光,也尊重著彼此每個人的決定。
總有一些人,需要放在歲月的盒子里,也總會有一些人,從我們的生活中悄悄離去。
那些猝不及防說出的再見,談不上感情變淡了。
只是他們選擇不一樣的相處方式,處在你的世界里罷了。
或許,你也有著某一個朋友,變成躺在列表里“不拉黑,也不聯系”的人。
不必沮喪也不必心傷,成年人了,也該給彼此留一點邊界感。
與其尷尬的打擾,不如體面一點,給彼此都留下抹白月光。
作者介紹:十四,95后獨立自媒體創業者,是總有一天會擁有百萬粉絲的小UP主;分享個人自媒體創業經驗干貨與書評,情感小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