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吃玉米還真能勾起饞蟲來,雖然現在的玉米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小時候我們東北,7~8月份,玉米通常我們叫“苞米棒子”。苞米棒子就熟了,可不知道啥原因也不能管飽吃,印象中好像是,多吃青苞米是怕浪費,等苞米秋后成熟了,能多打糧。
每次吃青苞米,我們都圍著鍋臺不肯走遠,鍋里水沸了,青玉米的味道就出來了,淡淡的清香,讓我們特別興奮,直到打開鍋蓋,伸手去抓,被燙的身子不由蹦起來。
媽媽一邊罵著一邊撈起來,端到桌上,我們用筷子把青苞米棒子從屁股插進去,呲牙咧嘴的一口一口往下咬,這時候媽媽就會再端上一盤蔥葉咸菜,或一盤韭菜花,我們就一口玉米一口咸菜的狼吞虎咽,我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從不吃蔥葉只是一口一口的吃韭菜花,在韭菜的刺激下,每次我都能比別人吃得多,媽媽總說我是餓死鬼托生的!
現在物質豐富了,不再像過去那樣舍不得吃青棒子了。而且每次吃青棒子的時候,桌上總是有雞蛋燜子,三烀一炸啥的,但總也吃不出那時候的味道了!
后來有了條件,就自己在菜園里種,而且想盡辦法淘到笨笨的粘玉米種子,再費勁巴力的弄下牛、羊糞拌到土里,到了青苞米成熟了,總找到了一點小時候的味道了!
但終究不是小時候的味道,到底啥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