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夕,下午3點,虹口區北外灘街道的幾個市民驛站里格外熱鬧。
驛站的節日活動安排表早早就排滿了,充滿節日的氛圍。這不,就連剛開張兩個多月的網紅“云頂”食堂,下午都變身驛站延伸共享空間,吸引了社區老人們來食堂做花燈,品月餅。老人們把玩著自己親手做的花燈,再吃一口老字號的鮮肉月餅,這是老上海人的中秋節。“噢喲,現在下午來驛站活動特別安心,沒有心理負擔了!”周阿姨笑得特別爽朗,這是“雙減”政策實施后的第壹個中秋節,像周阿姨這樣的外婆就深切地體會到了“雙減”帶來的變化。
原來市民驛站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下午或者說是下午3點后,就不組織集體性的活動。因為通常3點后學校放學,3點一到,驛站里的老人們馬上就“作鳥獸散”:趕緊去學校接孩子,再把孩子送進各種補習班。“我接大寶上補習班,老伴接二寶送到畫畫班。”陶叔叔感慨“每天下午就像‘打仗’,退休比上班還累!時間不自由,孩子下課,我們就‘上班’。”
驛站活動時間也盡可能配合這些“再就業”老人的需求,把活動的場次安排在上午。“去年中秋節一個做月餅的活動,時間前后調整了3次。老人們的活動時間都是跟著孩子補習班的安排走。”驛站工作人員深有感觸,今年中秋恰逢“雙減”之后,變化非常大,活動報名更加踴躍,老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驛站活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的晚年生活。
“這個鮮花滴膠杯墊怎么那么好看!我要多做幾個,配上茶具,以后和小姐妹們喝下午茶用。”李阿姨特別開心。李阿姨自從當了兩個孩子的奶奶后,再沒和姐妹們喝過下午茶,像滴膠這樣需要耗費時間的項目,她也不敢輕易報名,一旦社區活動和孩子補課時間有沖突,她隨時都要“沖鋒陷陣”。
現在,生活的腳步慢下來了。“我們這才是享受退休生活!”李阿姨現在從容多了,能參加很多驛站活動,還有更多時間留給自己的晚年生活。來驛站活動的很多老人都感慨,退休前制定了很多規劃,想著退休后要在社區多交朋友,以后一起游山玩水,培養點興趣愛好。可是,孫輩的補習班把整段的時間割裂了。“雙減”政策的落地,也給老人們“減負”了。
“雙減”之后,一些孩子不上補習班了,跟著爺爺奶奶們來市民驛站,可能也會是未來的趨勢。北外灘街道市民驛站已經發現了這個變化,并在活動安排上做了一定的思考和調整,未來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重新回到社區。
北外灘市民驛站負責人丁小玨告訴記者:“孩子們可以在驛站里和同學一起看看有趣的課外書,參加驛站豐富的活動后再回家。市民驛站有一支‘蒲公英’志愿者隊伍,以中老年人為主。而孩子好像‘向日葵’,希望在未來社區的公益活動中,給他們提供健康成長的平臺,讓孩子和老人都能在驛站中找到快樂。”
欄目主編:周楠 文字編輯:周楠
北外灘街道供圖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