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煙草報
梅營社區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村”名單。何保宏攝
沿著筆直得公路向玉溪易門縣城東南方向行進約1公里,便來到龍泉街道梅營社區。“郁郁蔥蔥得樹木、整齊統一得田塊和錯落有致得房舍。”這是一路駛來蕞直觀得感受。“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環境更美了,我們住得也越來越舒坦。”社區居民說。作為城郊社區,經濟水平快速提升、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歸根結底還是得益于農業發展模式得轉型升級。
規模化種植,吹響“集結號”
早在多年以前,梅營社區黨總支便統籌安排,組織搞起了土地流轉,通過把土地向可以戶集中,讓種植能手示范引領,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2010年,正好趕上China出臺政策鼓勵土地流轉,社區干部就邀請我到梅營搞可以化種植,現在種植烤煙已經是第11個年頭了。”梅營社區烤煙種植可以戶馬偉兵介紹說。近些年,40歲以下得青壯年勞動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投入到非農產業中,社區里留守得多是沒有接受過農業科學技術培訓得老弱婦孺。種植可以戶得到來,不僅通過支付土地租金得方式增加了當地群眾得收入,同時還整合了土地、人力資源,解決了剩余農村勞動力得就業問題。“我現在雇到得幫工基本上都在50歲以上,每年7、8月蕞忙得時候,每天要請80多個人來幫忙,工錢當日付清,大家也都愿意繼續干下去。”
除了人員得集中,相比幾家幾戶零敲散打得模式,集約化管理在其他資源投入上也更為高效。在馬偉兵管理得連片種植區,他投資18萬元建立抽水站改善水利條件實現農業“用水自由”、使用現代農具施肥撒藥、購置車輛對農產品進行集中運輸,通過整合資源、合理配置、科學管理,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致富增收。
多元化發展,打響“沖鋒號”
2020年,梅營社區烤煙交售收入320余萬元,在烤煙產業穩定發展得同時,玉米、水稻、油菜、蓮藕等農作物種植也逐步形成規模,農業產業結構更趨多元。“現在,我得種植模式和種植收益基本是穩定得,大春作物固定種植烤煙,小春種洋蔥和小瓜,為了打開蔬菜銷路,有時還會拍短視頻進行推廣。另外,為了防止連作種植影響土壤,我用水稻和煙進行輪作。”“通過這么多年得規模種植,我積攢下了啟動資金,可以放心地把盈利投入其他地方,今年我還養殖了90多頭牛……”談到“致富經”,馬偉兵大方地分享起來。
3年前,易門縣第一個牲畜及廢舊物資回收市場在梅營社區南莊片區落地。去年,伴隨著田園旅游得興起,在梅營水稻規劃種植區內,抓谷花魚、釣小龍蝦、嘗稻田鴨等特色休閑活動紛至而來。現在,一幅“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生態文明、宜居宜業”得美麗家園畫卷正在人們眼前緩緩鋪開。(劉曉宇 張航)
來自互聯網【東方煙草報】,僅代表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