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兩度大手筆回購公司股份的美的集團8月14日宣布第二波回購完成,并且將回購股份全部注銷。根據公告顯示,截至8月13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7197.6243萬股,最高成交價為79.15元/股,最低成交價為61.43元/股,支付的總金額接近50億元。至此,美的集團回購股份金額已達到回購方案的金額上限50億元,今年5月份推出的第二輪回購計劃宣告完成。截至8月13日收盤,美的集團的股價為71.61元/股,較上月末的最低價61.11元/股,半個月時間股價已經上漲17%,不過較今年2月份的歷史最高價105.84元/股,依然有32%的降幅。說起今年以來美的集團兩波大手筆的股份回購,客觀說應該是誠意滿滿,但這就一定能讓股價重新崛起嗎?畢竟市場看的是業績,不是姿態。
我們先回顧一下美的集團為了應對股價的持續下跌實施的兩波大回購——先是今年2月下旬,美的宣布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當時美的計劃以不超過人民幣140元/股的價格回購5000萬至1億股股份。雖然當時這一回購計劃是打算在“未來一年”內完成,但受到股價持續下跌的影響,美的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這次回購。根據美的集團今年4月2日晚間發布的公告,截至當天公司已經累計回購9999.9931萬股股份,回購價格區間從80.29 元至95.68元/股,除交易費用之外花費的總金額為86億多元。
就在美的集團回購期間,美的股價也出現了回暖,4月2日當天美的集團收盤價已回升至87.11元/股。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從后一個交易日開始,美的股價又開始持續下跌,僅僅六個交易日就不僅回吐此前全部漲幅并且又創下本輪下跌以來的新低。這意味著連美的自己回購的近億股股份也出現了浮虧。
面對這種情況,美的集團5月10日再度拋出一份50億元的回購計劃,擬再以25億至50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不超100元/股。這也是美的集團在三個月時間內第二度拋出回購計劃,實屬罕見。根據8月14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本輪回購歷時三個月后已于8月13日結束,公司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為71976243股,成交價從61.43元至79.15元/股,不含交易費用支付的總金額近50億元。也就是說,兩波回購,美的一共花了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回購完成后,美的集團立即宣布所回購股份全部注銷以減少公司注冊資本,這顯然也對股價提振起到了一定利好作用。
不過,雖然美的通過回購、注銷股份提振大幅縮水的股價還是很有誠意的,但美的的股價究竟能不能重登頂峰,這其實才是廣大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
應該說,自今年2月份以來美的股價的大幅下跌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方面,美的本身屬于“抱團股”,被稱作電器股中的“茅臺”。從去年至今年春節前夕,股價持續攀升累積了泡沫。隨著今年春節后“茅臺們”的土崩瓦解,美的也沒能幸免。這應該是其股價持續下挫的外部大環境。而從茅臺股價本身來看,目前仍沒有轉暖的跡象。看看北上資金對抱團股的持倉可見,位居前兩位的貴州茅臺和美的集團目前的北上資金持倉市值分別為1540.61億元和855.16億元,較去年底分別有544和186億元的縮水。
另一方面,從家電行業的小環境來看,今年的形勢不容樂觀。雖然家電尤其是美的擅長的白色家電的銷售正在逐步恢復,但成本上漲則是懸在每家家電企業頭頂的利劍。以銅價為例,在過去一年國際銅價上漲幅度接近50%,而多家研究機構還在繼續發出看漲銅價的聲音。高盛甚至指出,預計到2025年,銅價每噸可以達到1.5萬美元,即四年內漲幅可達60%。要知道,銅是各種家用電器離不開的原材料品種。換句話說,家電產品賣得好不一定能賺到錢,是當前家電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當然,也有讓投資者能心寬一點的消息:就在美的第二波回購期間,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健曾于2021年6月3日至6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系統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070萬股美的股份。美的集團副總裁李國林也曾于6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系統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35700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