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因此,農村俗語講“人窮斷六親”并不奇怪。兩種說法,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么,你知道“人窮斷六親”是指哪六親嗎?
六親,泛指六個方面的親戚。這親戚,包括血親與姻親。但古今說法多樣,包括的范圍是不同的。《老子》曰:“六親不和有孝慈”,此六親是指父、子、兄、弟、夫、婦。而《管子》曰:“上服度,剛六親固”,此六親是指父、母、兄、弟、妻、子。他們都沒說姊妹。
這還沒完,還有其他說法。比如《史記》曰:“上服度則六親固”,此六親是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繼母之子、女子之子。《左傳》曰:“六親和睦,以事嚴父,若眾星之共辰極也”,此六親是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婭。他們都說得有點麻煩,有人會分不清關系。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泛指近親,均為六親。
究竟哪種說法更好呢?這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都有各自觀點,讓人辯駁不清。我的觀點是不反駁,而是拋出我自己理解的更好觀點。我認為的六親,最恰當范圍應該是父親、母親、兄弟、姊妹、老婆(或丈夫)、兒女。
認真理解一下,父親:就是關于父親的血親,祖父、祖母、伯父、叔叔、姑姑以及伯父、叔叔、姑姑的子女。母親:就是關于母親的血親,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姨媽以及舅舅、姨媽的子女。兄弟:就是關于自己的血親哥哥、弟弟以及他們的子女。姊妹:就是關于自己的血親姐姐、妹妹以及她們的子女。老婆(或老公):就是關于老婆(或老公)姻親及其父母、兄弟姐妹等。兒女:就是關于自己的血親兒女、兒媳或女婿,及其子女。
我的這種觀點,不知有多少人認同?但我覺得這種觀點是最直接的,一看就能明白的親情,并且是非常親的六種親人,即六親。
現在大家都能明白六親是哪六親了吧?人窮了,就會令人瞧不起,六親疏遠,都不敢親近。因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很多人交往親戚,也是看利看勢的。無利、無勢,他們都會避而遠之。
人窮就不該有親戚?這個問題問得好。雖然我們很多人會辯駁,但辯駁歸辯駁,事實卻是事實,事實就是人窮如孤家,如寡人,不受人待見。我雖然也很反感那種見利忘義、見勢順爬的作風,但我改變不了他們。
因此,作為窮人,一定要奮發圖強,拼搏進取,盡量讓自己的命運從自身出發,徹底改變。那句古言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只要我們不忘奮斗,拼搏不息,自己命運就會慢慢好起來的。當精神面貌有所改變,六親們自會感覺到的,自會與你親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