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古人養(yǎng)貓的儀式感 的話題突然上熱搜了!
我好奇地點進去一看…
好家伙,古人對小貓咪也太太太寵了吧!
古人看來,養(yǎng)貓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其重要程度堪比娶老婆,所以同樣講究“明媒正娶”。
(南唐)周文矩《仕女圖》
宋朝時尤為嚴重,接貓回家必須下聘書、給聘禮;
而民間買貓不能叫做買貓,要叫“聘貓”。
【南宋】佚名 戲貓圖(局部)
挑選好命定情貓后,就得開始準備了。
第一,一定要翻一翻老黃歷,挑選一個納貓吉日。
第二,需請人畫一張“納貓契”,標注各種細節(jié)。
包括貓咪形態(tài)、外貌、花色和性格特征等;
以及納貓日期、納貓人對她的要求。
最后,請王母娘娘(西王母)和東華帝君(東王公)做個見證;
再和貓咪締結(jié)契約,禮成!
手持“納貓契”,也算是持證上崗啦;
你就可以帶著聘禮上門接貓回家了。
橋豆麻袋!聘禮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聘來的貓是家貓生的小貓,就要給主人家送鹽;
有的地區(qū)也會選擇送糖或茶葉;
南宋 梁楷 貍奴閑趣圖卷
如果聘來的是流浪貓,需要給貓媽媽送一些小魚。
南宋 周東卿 魚樂圖
同時將貓納回家時的裝備,也很有講究;
要把她放進斗或桶里,外面要用布袋包裹;
還要找主人家求來一雙筷子放在裝貓貓的容器里。
假如路上遇到地面凹凸,還要用石頭填平。
【明】朱瞻基 花下貍奴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你以為回到家就算結(jié)束了?
No!還需帶著納來貓去拜家里的灶神。
再把求來的筷子插在土堆里;
而這塊土堆也是貓咪以后上廁所的地方。
講真,古人納貓的流程也太繁瑣了。
現(xiàn)代貓奴們還不快珍惜綁架來貓主子!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