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失去控制的房價/收入比
今天,武漢的房價相比同居華中的長沙、鄭州,已經高出不止一個段位。拿最火的光谷東舉例,三萬一平已經不遠,這樣的房價,配合光谷目前的配套以及招智引才的區域定位,是完全不合時宜的。這個價格,咬咬牙、墊墊腳,在北上廣深也能安個家,無非房子小一些、偏一些。當然難免有人為了住更大的房子,承受更小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去接受這個價格。
武漢的工資水平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收入水平實在太差了,這樣的收入水平,配上這樣的房價,性價比遠遠趕不上同類城市,甚至不如北上廣深。比較熱門的崗位,比如互聯網相關,收入比北上廣深杭一般要低20%~50%不等;而其她大多數崗位,內卷程度堪稱可怕,武漢大學生多,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民營企業發展并不活躍,工作機會并不多。
在武漢的很多崗位,武漢的薪酬并不比華中大多數三四線城市高,甚至比有些三四線城市還要低一些(大概低1k左右,越是人才越是如此)。
民營企業活躍度低
產業斷檔,就業市場差。武漢的國有企業在GDP中占比高,最舒服的生活類型也是在體制內,ZF機關、企事業單位、央企國企,武漢的資源也大多掌握在這些國企央企手里;其次是諸如某些大廠的光谷第二總部或分公司(其實大多也是銷售和客服崗);其她民營企業的工作并不輕松,資源匱乏,很多民企企業工作堪稱苦逼,辛苦但收入低,五險一金交得最低。
如上所述,不要說跟同類二線城市比,有時跟華中地區的三四線城市比都夠嗆。前幾年招商引資搞得火熱,但很快淡下去了,民營企業提供70%的就業,一個區域民營企業不行,那么就業市場肯定不行。
撕裂嚴重
以前只聽過南方北方撕,江蘇內部撕,城市之間撕,但同一座城市,區跟區撕的,還撕裂如此嚴重的,恐怕就只有武漢了。各論壇上,光谷跟漢口撕,光谷跟武昌撕,武昌跟漢口撕,光谷關山大道跟光谷東撕,光谷跟東西湖撕,光谷跟沌口撕,四新找著撕。
為什么要撕呢?
因為自己的房買在哪里,哪里就是好的,就要把別人比下去嗎?
有些人有很強的地域歧視傾向,比如稱光谷為鄉里,言辭間全是鄙視。
漢口與武昌根本相當于一個東頭一個西頭。漢口比武昌要市井的多,不得不說漢口人也更歧視不說武漢話的人。而在武昌基本都是普通話,武昌是一個年輕人的城市,如果說武漢大學生多,不如說其實是武昌大學生多。武昌茫茫多的大學生、研究生徹底改變了武昌這個城市,在武昌給你一種很年輕的感覺。
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餓的餓死,撐的撐死,也是很明顯了。
未來的武漢勢頭會更猛,而各個區域的特點也會更加鮮明。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武漢每天不一樣,一定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