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歷史實在是太長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總會有一些讓后人難以辨別歷史真相的事件,現今的我們也只能通過各種分析去探究歷史的真相,比如說在清朝時期非常出名的雍正皇帝胤禛的皇位
繼承合法性。?
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如果說按資歷、年齡來傳位的話,怎么也輪不到胤禛,要是康熙不按照年齡傳位,而是按照能力去確定繼承人的話,當時除了皇四子胤禛外,還有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都是有可能繼承皇位的。
最后雖然皇四子胤禛成功繼承了皇位,但是他的合法性卻一直受到質疑。
影視劇雍正王朝:唐國強扮演雍正圖
康熙生前未明確繼承人?
康熙皇帝的歷史功績是非常輝煌的,康熙皇帝登基后在孝莊太后的輔佐下,很快便鏟除了朝中的權臣鰲拜,鰲拜被鏟除后,康熙通過獲得索額圖的支持,成功地平衡了各方勢力,實際掌控了清朝當時的最高權力。
康熙在穩定朝中局勢后,又平定了三藩之亂,打敗了葛爾丹,統一了臺灣,讓清朝的疆土和綜合實力都達到了巔峰,可就是這樣一位功績輝煌的千古帝王,卻在對自己皇位繼承人的事上處理得不妥當。
康熙其實很早也是立了皇太子的,康熙的第二個兒子胤礽在一歲的時候就被立為了太子,康熙一直精心培養了胤礽35年,在胤礽35歲的時候被康熙徹底廢除,胤礽也變成了我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后一個太子。
胤礽被廢除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胤礽一生下來就被當成繼承人培養,幾十年的時間使的太子在朝中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利益集團,而這個利益集團甚至已經觸犯到了康熙的皇權,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最后直接讓康熙下定決心廢除胤礽的原因,就是在一次從塞外巡視后回京的途中,皇太子胤礽半夜窺是康熙的營帳,康熙擔心胤礽要加害自己,最后就下定決心廢除了胤礽。
除了這個直接原因外,還與康熙的其他兒子長期在康熙跟前挑撥康熙與胤礽的父子關系有關,說實話在古代能有幾人做到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的,然而康熙過早地立了皇太子,其他的皇子當然也不甘心,其他皇子只有搬倒皇太子胤礽,才有上位的機會。
于是有的皇子就在康熙面前告太子和太子手下人的狀,康熙皇帝長期受到這些人的挑撥,有的事也沒有去詳加考證,就輕易地相信了那些皇子的挑撥,漸漸地對皇太子產生了厭惡。
當然皇太子在朝中多年的發展,也有了自己的勢力,對于有人在康熙面前說自己的壞話,肯定也是有所耳聞的,胤礽在感到康熙對自己開始厭惡后,必然也會有所圖謀來保證自己的地位。
而皇太子胤礽的圖謀更是加深了康熙的猜忌,最后就導致了被廢。
康熙也是因為培養了35年的太子被廢后,傷心過度,于是就沒有再設立太子之位,而這更是加劇了其他皇子之間的爭斗,在局勢未明朗之前,誰都會想著搏一搏。
胤禛到底有沒有野心
四阿哥胤禛在前期跟太子走得非常近,而在太子被廢后,胤禛卻沒有一點事,反而還受到了康熙的賞識,不得不說四阿哥是一個有智謀的人,他一開始依附太子,并不是想為太子做事,只是想借太子的勢力好辦自己的事而已,而且胤禛有沒有在太子背后使壞都非常難說。
如果說胤禛依附太子是為了有個靠山的話,胤禛為什么還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像年羹堯,鄔先生等人都是胤禛精心培養的人。
四阿哥胤禛也正是在伍先生的謀劃下,才避免了卷入太子的風波,并且一步步得到了康熙的歡心,所以說四阿哥胤禛一直以來都是有覬覦皇位之心的。
在康熙駕崩的當晚四阿哥能迅速控制住局面,如果說他沒有一直在謀劃的話,是很難在突然之間就能控制住局面的。
雍正為什么會被質疑?
四阿哥能順利當上皇帝的關鍵因素是,第一點與四阿哥關系最好的十三阿哥控制住了豐臺大營,這等于就是用武力征服了眾人。
第二點就是在康熙駕崩前,四阿哥被召進了皇宮,四阿哥也就成了康熙生前見的最后一個人,而等到其他皇子被通知趕來的時候,康熙已經駕崩了。
眾皇子來到皇宮后見到的是已經無法說話的康熙,而四阿哥又聲稱康熙生前是要傳位給自己,現在康熙駕崩了死無對證,有沒有在生前明確繼承人,也從沒有說過有留下遺詔,那不是四阿哥胤禛怎么說都可以了,這樣子肯定是難以讓眾人信服的。
再就是誰又能確認四阿哥進宮前康熙有沒有已經駕崩了,只是皇宮內早已被四阿哥的勢力控制了,宮內隱瞞了康熙駕崩的消息,只通知了四阿哥進宮,如果是這樣的話,四阿哥想怎么操作都是可以的。
很多人質疑雍正繼承皇位的合法性都是放在圣旨上十四阿哥與四阿哥這幾個字讓作文章,假如雍正早就已經開始布局了,那雍正手中的圣旨反正又沒有人知道其真實性,就算整副圣旨都是假的都行,又何必在乎幾個字的更改?
所以說當時雍正手里的遺詔就算是真的,又難免不讓人心生懷疑,所以說這雍正當時能快速地控制住局勢,陰謀一定是有的,至于遺詔的真實性就只有他自己與康熙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