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悲歡離合苦辣酸甜。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生活。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完美的,畢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也只是少數而已。幾乎85%的人都需要或多或少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想要的生活。
這幾乎是每個必須經歷的階段,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條直線。上天給了我們做人的機會,就是要我們將人生曲線理直理順,盡該盡之則,行該行之事。
其實,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一場自我修行呢?
在我浩瀚無垠的華夏大地,從來都不缺乏牛修行者。他們或道或佛或儒,或隱或出,其目的就是要參透天地間永恒的奧秘。
我們視其為覺悟者、開悟者、修行者、空門者、修道者。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思維境界,他們身在地,心在天,他們的使命亦要完成對己身的修持,亦要完成對他人的教化。
他們的心中沒有煩惱,他們不為世事所牽擾,他們的心凈如泉,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自控能力。心空身凈,塵埃不染,任何人或物與他們而言,皆眾生,皆包容。此為修行者也。
一個覺悟的人,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得覺悟了?
當然,修行者可分兩種,一種避世修行,在于以行制性;而另一種則入世修行,以性制行。而更多的則是入世修行者。
入世者,凡人也,縱然心已開化,然而在處身社會大染缸之中,尚無法全然做到獨善其身。因為你無時無刻不在遇到困難和挑戰。
而恰恰這些困難和挑戰就是檢驗一個修行人的最佳方式。倘若你是一名以出世心行入世之事的修行者。當你遇到一件令你極其反感的事,或者人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面對。
如果因為此事長時間情緒化,無法自拔,那修行則是不及格。在面對一些誘惑的時候,你會如何面對。
人生兩大誘惑,無非財、色二字。可誰人可真正做到,在面對這兩樣東西的時候,不起心動念呢?
起心則表明,你在蠢蠢欲動,而后便是付諸行動。但當付諸行動,就必然會造下因果,對于修行人來說,稱之為業,業一旦造下,就必須要還,此關不過,境界不前。
天道輪回,是功過不可相抵,錯必罰,功必賞。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好人一直沒有好報的根本原因所在,就是因為功過不能相抵,是你的業,你就必須要還清,否則只能停滯不前,惡性循環。
所以,回歸主題,一個覺悟的人,就應該學會借事煉心,借人煉心。修行之人,只有在面對人或事的時候,才能真正檢驗出其是否及格。
對于一個入世修行人來說,是絕不能被情緒所控的。要時刻保持一顆清明的心,只有這樣才能在應對各種挑戰的時候,以不變應萬變。
不變的是心,萬變的是事,然事亦是萬變不離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