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奶價下,原奶企業2021年上半年業績依然維持高速增長。
23日晚,蒙牛系兩家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和我國圣牧(01432.HK)率先公布了半年業績,高奶價下,兩家原奶企業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23%和81.4%。
今年7月,國內部分地區出現了罕見的夏季鮮奶噴粉的情況,也引起了外界對新一輪原奶過剩的擔憂,但在24日上午進行的業績說明會上,現代牧業CFO蘇建功透露,該事件應屬個例,今明兩年高奶價仍將維持,但上漲空間已有限。
高奶價下賺錢和擴產并進
公告顯示,現代牧業半年收入為31.8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約5.1億元,同比大增123%,隨著原奶行業供給失衡,2019年和2021年上半年同期現代牧業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89%和76.8%。
今年上半年飼料價格大漲對養殖行業帶來很大的壓力,根據現代牧業CFO蘇建功介紹,玉米和豆粕成本分別增長37%和15%,公斤奶飼料成本從1.75元/公斤上漲至2.09元/公斤,整體現金成本2.27元/公斤上升至2.6元/公斤。
成本大漲的情況下,現代牧業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原因,蘇建功一方面歸于奶價的增長,即今年第二季度淡季不淡,原奶價格繼續維持高位,上半年平均奶價為4.39元/公斤,較上年同期增長13.4%,覆蓋了飼料等成本的上漲,毛利率維持上年同期水平;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提升運營效率,包括通過精準飼喂等適度平抑了部分飼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此外,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和行政費用率也分別下降了2.5%和4.9%。
同期我國圣牧的情況也類似,上半年實現收入約15億元,同比增長13.9%,凈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81.4%,整體原奶售價平均為5.02元/公斤,同比增長了19.5%。
此前,伊利系原奶企業優然牧業(09858.HK)也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50%到60%,增長的原因則得益于乳業上游全產業鏈的優勢以及各業務間的有效協同,以及集團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具體包括生鮮乳銷量和單價較2021年同期上漲,以及特色生鮮乳銷量的增加以及2021年4月1日完成了對恒天然我國牧場的并購;以及反芻動物系統化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增長。
從2019年開始,國內這一輪原奶價格上行周期已經持續了2年多時間,而國內奶牛牧場的大擴建熱潮也已經持續2年多。根據《2021我國奶業質量報告》2021年,全國牛奶產量為3440萬噸,同比增長7.5%,這也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增幅,產量已經超過上一輪奶粉周期高峰時的產奶量的8.2%。
據了解,目前國內牧場擴建熱潮仍未停歇。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現代牧業的奶牛存欄量為25.2萬頭,較去年同期增長1.6萬頭約7%;此外通過并購富源國際和中元牧業,并購完成后現代牧業的存欄量將增長至34萬頭。另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主要乳企伊利、蒙牛、新乳業、君樂寶等在建的超大型奶源基地還有多處,存欄規模超過60萬頭,國內奶牛存欄數得到了快速補充。
高奶價還會持續多久
國內原奶價格曾經經歷過2輪周期性起伏,奶價越在高點行業越擔憂,特別是本輪社會平均奶價已超過4.3元/公斤,這就超過了上一輪周期高峰時的奶價高點。
值得注意是,據奶牛養殖專業雜志《荷斯坦》分析師豆明介紹,今年7月,寧夏、新疆等多地出現罕見的夏季鮮奶噴粉現象,雖然持續時間不長,到7月下旬即告結束,但我國原料奶市場再次出現了不確定性。
一般而言,噴粉這一做法主要來自鮮奶供給過剩時才會出現,乳企選擇噴粉儲藏減少損失,但一般而言,夏季本身受熱應激影響,奶牛產奶量會下降,而且為了中秋、國慶市場備貨,乳企一般會加大采購力度,少有夏季噴粉的情況。這也引發了業內對于原奶上游供應的擔憂。
蘇建功認為,過去噴粉對應的是國內奶價大跌,但從7-8月份的農業農村部數據來看,奶價依然在溫和上漲,因此7月份噴粉現象應屬階段性調整??赡?月份學生放假導致學生奶需求減少,同時近年來各大養殖企業在應對夏季高溫對牛奶產量的影響,以及單產效率上有了較大的突破,所以帶來了一些供需上的變化。
這一說法也與最新的行業數據相佐證。
最新一期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乳制品)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內液態乳制品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7%,銷量增長了4.1%,其中占市場主導的常溫乳制品銷量同比增長了7.8%;但低溫乳制品銷售額減少7%,銷量則下降了9.7%。
數據上看,低溫乳制品的平均單價和購買者人數有所增長,但購買頻次和單次購買量有所下降,這與上半年高奶價下,國內低溫乳制品市場競爭放緩,打折促銷力度減少的實際情況相關聯,低溫乳制品本身也是消耗鮮奶的大戶。此外,隨著疫情影響減弱,2021年國內大包粉進口也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1-5月進口大包粉噸數同比增長了29.4%。
河北邢臺大型牧場新強牧業創始人許新強告訴第一財經發文人,目前奶價還算穩定,但之前被搶購所推高的奶牛價格已經開始回落,比之前便宜了3000-5000元/頭,高峰時青年奶牛的到場價格都要賣到2.3萬元/頭以上。
不過原奶過剩的擔憂正在與日俱增。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國內前五大原奶企業存欄量和原奶產量僅占全行業的8.1%和14.1%,大乳企抓緊擴建牧場,而民間的牧場擴建也在同步進行。
東興證券最新研報顯示,下半年國內原奶供需從緊缺轉向緊平衡拐點受進口量增加、奶牛存欄量增長、奶牛單產持續增長等因素影響,原奶供需在2021年第二季度已經出現緩和跡象,預計2021下半年供給從嚴重緊缺會轉向緊平衡,2022年原奶供需形勢會逐漸出現扭轉。由于2021下半年行業會進入需求旺季,預計奶價仍將保持在高位,且較上半年繼續小幅攀升。
而根據此前國家奶牛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的預測,到2022年,國內的原奶供給與需求就將達到臨界點,可能會出現過剩的情況。
蘇建功認為,目前奶價上漲一方面來自于飼料等成本的快速推動,另一方面則來自供需缺口所致,而下半年是乳業消費旺季,因此年內奶價仍將保持近兩位數的上漲幅度。但明年的奶價可能會進入高位波動期,畢竟當下原奶價格已經突破歷史新高,因此上漲的空間已非常有限,但這種波動對大型養殖企業的業績影響并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