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新經濟一直是近年來A股市場的熱點,但近期與新經濟有關的板塊表現不一。芯片板塊出現大幅回調,人氣低落;新能源汽車板塊卻大幅震蕩。芯片板塊調整何時結束?哪些賽道值得關注?
9月3日下午,新華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欒超做客每經App《昊哥的下午茶》直播間,暢聊了對當前高端制造的看法。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明年下半年芯片全面緊張應可結束
欒超首先分析了近兩年來芯片行業景氣度上升的原因。他認為,一方面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5G的帶動與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滲透率提升,帶動了對芯片的需求上升;另一方面,疫情沖擊產能造成供給下降。供需矛盾帶動芯片價格大幅上漲,從而帶動產業景氣度上升。
欒超指出,從他近期和相關產業企業家聊天中得知,目前芯片供需緊張的情況沒有明顯緩解,可能會至少維持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上半年。但明年年中之后,隨著一些產能陸續投放,供應不足的情況將有所緩解。
需求端來看,疫情之下移動辦公的增加放大了對芯片的需求。但隨著疫情常態化,這類因移動辦公而催生出的對筆記本電腦(芯片)的需求將小幅下降。此外,智能手機更新換代也在變慢,因此明年下半年,全面芯片緊張的情況應該就可以結束了。
因此,欒超強調,在這個時間點,更重要的是關注半導體投資結構的變化。
前段時間大摩出具了一份“半導體凜冬將至”的報告,造成了全球主要市場半導體行業股票大幅下跌。但欒超指出,許多人忽略了一點,大摩在報告中還提到,受益于AIOT的細分領域(如汽車電子等子行業)需求仍在持續增長,因此對AIOT仍然長期看好。
欒超總結道,過去對芯片投資邏輯主要在于“漲價”預期,目前已基本結束。長期來看隨著技術進步,芯片價格應是緩慢下降。因此今后對芯片、半導體的投資,應從更長維度、從國產化替代加速的角度,尋找到未來的偉大公司。
關注兩條賽道:半導體設備公司與設計公司
在欒超看來,半導體產業鏈其實非常長,但投資者應該集中關注的是其中兩個賽道:一是半導體設備公司,二是半導體設計公司。目前來說,更看好半導體設備公司。
對半導體設備公司的投資邏輯來自于國產化率提升,這也是目前最確定也是最大的一個邏輯。我國目前對半導體芯片的需求占全球總需求的三分之一,但純國內生產的產量僅占全球總產量的個位數,這其中有巨大的缺口。因此我國芯片的全球市場份額提升長期來看將是極為確定的事件,這也是投資芯片半導體的“信仰”所在。
第二個投資邏輯是半導體芯片本身受益于一些新技術、新應用的推出,如AIOT的推出、汽車電子滲透率的提升,使得行業自身每年能有10%左右的持續增長。所以整體上來看,國產化疊加技術創新,將為行業帶來很大的成長性空間,也為誕生偉大的公司提供了“土壤”。
此外,欒超還透露,根據新華基金團隊跟蹤統計,未來幾年半導體設備均有連續大規模國內資本開支計劃,一些企業的產品已經有望進入國產化宣傳中,因此這其中也有不小的投資機會。
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方面,欒超指出,IC設計與制造不一樣,不是依靠重資產投入,而是人力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工程師紅利方面,中國無疑有很大的比較優勢。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兩三年國內的IC設計企業利潤增速遠遠超過全球平均,這背后體現的就是國產化逐步替代的過程,也彌補了我們國家目前在制造上的劣勢。
不過,為什么現在更看好設備企業?欒超指出,這是因為,過去兩年國家一直在推動半導體芯片設備研發發展,目前已經達到了技術即將量產階段。從半年報可以看出,半導體設備公司的一些領先指標,如預收款、存貨出現增加,因此未來一年左右,半導體設備公司業績兌現應是比較確定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