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就在剛剛,阿里又宣布了一輪組織架構。八姐看了一下,還是相當有點意思的,那就是,一直在阿里有點邊緣化的俞永福,這次居然取代阿里本地生活之前的老大王磊,收編了整個本地生活+飛豬;八姐覺得吧,這反映了一個最強烈的信號就是,阿里餓了么的發展不滿,讓數據更為好看的高德走向了前臺,而韜光養晦若干年的俞永福則重回中心位,管理高德+本地生活(餓了么+口碑)以及飛豬。
(俞永福)
另外吧,八姐也覺得,這也是阿里對本地生活的又一次大手術,可見阿里對于美團進攻的高度警惕和焦慮。自從2018年以來,阿里對于本地生活的調整可謂一年一次,反正就是不見起色,只是,這次,不曉得阿里的改變是否會奏效呢?
好啦,先來詳細說說這次的調整,大概包括以下兩點:
1,阿里本地生活CEO王磊卸任,由前阿里巴巴同城零售事業群總裁李永和擔任CEO。
2,高德、本地生活公司以及飛豬,統一向俞永福匯報;而此前,俞永福只擔任高德董事長,并在去年才接管游戲所屬的互動娛樂事業群。
而其中的關鍵就是,王磊的去職。那么,為何這個需要注意呢?八姐覺得,這主要因為,王磊一直是阿里本地生活的“關鍵先生”啊。
(王磊)
自從2018年4月收購餓了么之后,王磊就成了接管大員,擔任餓了么的CEO。隨后,餓了么和口碑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王磊繼續擔任CEO。這次也是三年以來阿里對本地生活高層的最大調整。
而過去數年,阿里也曾多次對本地生活業務進行調整。在收購餓了么后,阿里推翻了餓了么區域和物流分割的制度,開始推行城市總經理制度;不過,去年下半年又推翻了這一制度。去年3月,時任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董事長,支付寶和本地生活綁定更為密切。
在此之前,阿里本地生活CEO王磊是直接向張勇匯報,而此次調整之后,新CEO向俞永福匯報,俞永福則向張勇匯報。八姐覺得吧,從匯報關系可以看出,阿里本地生活公司在集團權重的下降,以及阿里高層對本地生活業務(主要是餓了么)的不滿。
而實際上,餓了么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的確不如人意。2018年,阿里收購餓了么之后,王磊曾內部提出要將市場份額提升到50%以上。但實際上,多年過去了,餓了么的市場份額卻在節節下降。今年一季度,阿里本地生活的收入為72.49億元,僅為美團外賣收入的35%。去年,阿里本地生活收入為292億元,僅為美團外賣收入的44%。而2019年、2018年時,阿里本地生活的收入還差不多是美團外賣的一半。簡而言之,在花了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又投入重金補貼后,餓了么的市場份額反而較被收購前下降了不少,王磊不僅未能實現自己的諾言,反而再度讓“阿里收購不行”的判斷坐實了。這恐怕是任何一個公司的高層和董事會所不能忍受的吧。
如此看來,其實阿里這次的調整已經是有點晚了。那么,重回阿里中心位的俞永福能扛起阿里本地生活復蘇的大旗嗎?
俞永福在攜UC加入阿里之時,曾經風頭也一時無兩,成為阿里合伙人、阿里大文娛董事長,甚至被江湖封為阿里太子。但無奈大文娛的水太深,這部分業務燒錢無比又增長乏力,換了誰都是一潭渾水,于是,2017年時,俞永福從大文娛董事長的位置上下來了。當時俞永福的離職還曾引發不少猜想,畢竟,就連當時一起創業的何小鵬都搞了小鵬汽車,俞永福是不是也要創業呢?不過,俞永福卻一直都在阿里。2018年時,俞永福出任阿里eWTP投資工作小組組長。但隨后,俞永福一直都很低調,只將注意力放在了高德董事長一職上。
而顯然,俞永福抓住了高德這次機會。據自媒體“略大參考”的報道,去年春天,高德向阿里集團申請成立了 " 阿里巴巴——高德創新經濟特區 ",這意味著,高德可以擁有區別于阿里集團的、相對獨立的組織文化,以及業務打法。特區的存在時間為三年,高德與阿里集團簽下協議,條約包括 " 三年之內高德實現 2 億日活用戶 " 等內容。
高德的成立也得到了阿里高層的表揚。比如,在上一次財報中,阿里就特地披露“高德是中國月活躍用戶最大的移動數字地圖、導航和實時交通信息服務提供商。利用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地圖技術,高德為不同行業的主要移動應用程序提供支持,包括本地服務、打車服務和社交網絡等。于2021年4月,高德實現了全月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超過1億的重要里程碑。”
阿里收購了這么多的公司,高德是鮮有的數字相當不錯、成為行業第一的。而這一業務的掌舵者就是俞永福。高德證明了自己,俞永福也證明了自己,因此,才有了這次他重新回到中心位,收編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江湖的劇本。
只是,即便俞永福能力超群,擅長整合,但擺在其面前的棋局依然艱難:外有更為強大和激進的美團,內有散亂的業務,俞永福能不重蹈大文娛的覆轍、開創阿里本地生活的新局面嗎?走著瞧吧。
? 歡迎后臺留言爆料,爆料采納者紅包伺候,說不定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