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什么?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恒存在于宇宙中的?
記得小時候學習哲學,一直對物質和意識這兩個概念弄不清。哲學書上總會有這么一句話:“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應。”對于物質,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真實存在的物品。
而意識就很模糊了,她看不見摸不著,卻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之中。許多唯物論的人都不承認意識的存在,覺得意識只不過是人體細胞里所儲存的一些神經元罷了。但是,人越大,就越會相信意識是存在的。
從目前的科學研究證明,物質是先產生的,然后意識就是物質的產物,也就是說,物質是意識的載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意識只存在于有生命的物體上。
但在哲學界,一共有三大意識。第一意識是宇宙的高級意識,她掌控著宇宙的運行與存在,掌握著萬物的變化與規律。這種意識大概和我們所熟悉的宗教神學有關。
而第二種意識,就是人類的意識,也就是我們的思維,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做出的判斷和決定,以及人類的記憶力,想象力等等。這也是一種高級意識,因為這種意識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一千個人腦就會有一千個不同的意識,誰也不知道一個人類腦袋里在想些什么。
最后一種意識就是低等生物的意識了,也就是動植物的意識。其中,動物的意識表現的較為強烈,她們可以思考,可以行動,可以對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下達指令。但是動物的意識比較有規律性的,比如說,你對著一條陌生的狗一跺腳,她就會下意識的朝你“汪汪汪”的叫,這就是動物的意識。
另外,植物的意識就更加低等了,或許她們只是對環境的變化所作出一些應變性的改變。比如你碰一下含羞草,她就會縮起來,植物的意識也比較低等,基本上是有規律可循的。
這3大意識組織成我們所熟悉的宇宙,但這并不是全部,而是我們人類已知的意識。那么,人類的意識究竟是從無到有,還是一直存在著的呢?
其實,這個問題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方法證明物質的意識是一直存在著的。因為在我們的記憶里,意識也是一個慢慢增強的過程。從受精卵開始,我們便有了意識,然后經過胚胎的發育,長大,意識越來越強烈。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媽媽肚子里的歲月,我們還記得多少?大部分人可能是一點兒也不記得了。
即使是幼年,3歲以下發生的大多數,我們可能都沒有一點印象了。這不是意識的消失,而是意識的模糊。正因為年齡太小,大腦還未發育完全,所以我們對于意識的掌控力不是很強,這也造成我們會忘記以前的一些事。
可以聯想一下,在宇宙中,大概也是這個規律。人在出生之前,沒有載體,也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的意識。人在死亡后,載體無法正常工作,人的意識也就會逐漸消失,最終在宇宙滅亡。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決意識可以脫離物質,單獨游離在空中。佛學講究一個輪回之說,也就是說,這個人死后,意識會短暫的消失,若干年后意識又會附著于另一個載體,形成來世。然而,來世的人根本不會記得前世自己做過什么。就像我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前世一樣。來世的意識完全可以看成一個全新的意識。這種意識只會針對她的現階段載體,而并不會有前任載體的半點意識。
由此可見,意識這個東西很玄,哪怕她是一直存在著的,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當意識和物質同時存在的時候,咱們才會感知到她的存在,否則,沒了物質的意識,也就不是意識了!